五谷丰熟、瓜果飘香,又是一年秋分时节。在丰收的喜悦中,我们迎来了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庆丰收、感党恩”,在这个属于亿万农民的节日里,一起来听江苏多个乡镇党委书记眼中的别样“致富经”。
如东袁庄镇党委书记曹薇:“小田”变“大田”,特种养殖成如东乡村振兴“法宝”
微风拂过,如东袁庄镇广袤无垠的稻田里,金色的稻浪上下翻涌,昭示着即将迎来丰收的喜悦。
在袁庄镇,承包大户有17家,最大的承包户流转土地足有7000多亩。江苏如东袁庄镇党委书记曹薇介绍,通过“创新结算方法+集体经营+产业联盟”模式,形成集“实物计租,货币结算”方式、新型合作农场以及育秧等产业联盟于一体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
2020年,该联盟已流转土地110亩用于秧苗培育,且设备齐全,可满足10000亩水稻大田所需秧苗。“采取机械化集中育秧,不仅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亩均产量比直播秧苗增产10%。联盟积极推广南粳5055、9108等优良食味性水稻品种,获评江苏省‘味稻小镇’,形成富禾米业的‘陈嫂’大米品牌,广大农户每亩增收60元。”
袁庄镇还开辟了以种植阳光玫瑰、西兰花、大叶菠菜为代表的1500多亩优质果蔬种植销售板块,以蚂蟥、白玉蜗牛养殖为代表的特种养殖销售板块已经成为袁庄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流。
“蚂蟥现有20亩,亩均利润可达21000元;白玉蜗牛现有8亩,亩均利润40000元;葡萄现有200亩,亩均利润50000元;西蓝花1300亩,亩均利润4000元……”
在镇上的号召下,袁庄在外村民回乡投身家乡建设。他们致富不忘乡亲,传道不分亲疏,带着村民共奔小康。
徐州铜山郑集镇党委书记马永:“郑集三宝”变致富“传家宝”,绿色“巡洋舰”引领乡村振兴
在徐州铜山郑集镇的种植基地里,农民正弯腰将一颗颗西蓝花苗种下。青苗迎着秋风摇曳,农民心中底气十足,踏实等待丰收。
2016年,郑集镇成为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后,逐步走上新型农业致富路。徐州铜山郑集镇党委书记马永介绍,郑集镇立足实际,发挥区域优势,持续“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
“西蓝花、甜豆、娃娃菜是我们郑集镇的‘吉祥三宝’,也是致富‘传家宝’。”马永说。目前,“三宝”种植已成规模,郑集镇有1000户农户靠种菜致富增收,蔬菜种植总面积近1万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3,亩均收入超7600元。
每年丰收季,每天至少有20辆集装箱从郑集拉菜。郑集蔬菜不仅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广受欢迎,更远销欧盟、东南亚。郑集镇是徐州市唯一一家可自由出入欧盟市场,并在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销量进入前三的“蔬菜之乡”。
“2021年,郑集镇试点‘产业联盟+家庭农场’的新型种植模式,在保证绿色优质的基础上,扩大蔬菜种植规模,计划打造一批蔬菜种植‘巡洋舰’,让‘郑集三宝’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马永说。
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党委书记梁开成:聚力多彩黄花,让革命老区成为有滋有味的“示范区”
“黄花塘位于盱眙高岗地带,以往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形成不了规模种植,产量、收益都不稳定,农民的日子并不好过。”梁开成望着现在“虾稻共生”的绿色生态之景,颇为感慨。
“十三五”以来,黄花塘革命老区人民发扬“铁军精神”,老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黄花塘镇立足“中国龙虾之都”盱眙的品牌基础,完成2.65万亩土地整治,建设2万亩高标准良田,发展8万亩稻虾综合种养特色产业。
目前,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较五年前增长了87%。2020年底,17个村(社区、场)2357户低收入农户已全部实现脱贫摘帽,村均集体收入达36.8万元,较五年前增长428%。
“我们要把田园建设成花园、茶园建设成景区,打响‘黄花塘龙虾香米’‘雨山茶叶’‘老鹅一条街’等特色产业品牌,让好田产好米、好米卖好家、好家出好价,形成黄花塘‘有虾有米有老鹅、有花有茶有风景’的鲜明特色。”梁开成对黄花塘的未来充满信心。
作为兼具革命老区红色振兴和苏北地区绿色崛起“双重标识”的镇级先遣队和特色排头兵,黄花塘已成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宁淮特别合作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和南京理工大学盱眙校区也落户于此。
“农民丰收节,首先是做好‘三农工作’。我们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推动农民富。作为传统的农业大镇,黄花塘在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同时,也将逐步朝着工业和旅游方向齐头并进,用‘有滋有味好生活、多姿多彩黄花塘’回应农民期待。”梁开成说。
昆山张浦镇党委书记顾向民:“黄桃+”打出组合拳,“产业+文旅”化成致富的现实模样
“又是一个丰年!”夕阳下,农民回忆起8月初张浦镇桃园里瓜果飘香的情境,脸上露出了灿烂笑容。
去年,“张浦黄桃”顺利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跻身“国字号”,个大汁多的黄桃成了昆山张浦镇农民们走向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的“致富果”。
昆山张浦镇党委书记顾向民介绍:“近年来,张浦黄桃逐渐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栽培技术和商品化生产体系。为擦亮这块‘金字招牌’,我们打出‘黄桃+企业’‘黄桃+农旅’‘黄桃+文创’‘黄桃+电商’组合拳,真正让‘张浦黄桃’成为本地农民的‘摇钱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在张浦已成为现实模样。”
不止黄桃,张浦镇还打造“乐享四季”体验带,形成了张浦片水果采摘、南港片大米蔬菜、大市片优质水产3个农业集聚区,发展起“果园+旅游”的采摘观光游。
水果尚未到达成熟期时,村民也不闲着。为避免腾出的宅基地被村民侵占、空置造成资源浪费,张浦镇金华村利用闲置宅基地,建造2000多平方米乡村新业态载体,用于发展特色民宿经济。2019年全村稳定性收入2108万元,村经营性资产近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47078元。
今年,张浦准备大力发展花卉产业,推出“一村一品”,如月季、玫瑰、牡丹等品类。为鼓励村民融入乡村振兴,政府还将免费提供种苗、负责销售。“这对美化村庄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具有积极意义。”顾向民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黄泽文 徐春晖
编辑: 黄泽文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