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1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肩负家国重托,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中,一位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的志愿军战士,成为当时参军的江苏优秀儿女代表。他,便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狙击英雄”、特等功臣、朝鲜“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张桃芳。
从小展露天赋的“捕鱼王”
张桃芳,1931年出生于兴化市一个贫苦人家。
“要想下河捕鱼捉虾找秋小。”在兴化市陈堡镇,老一辈人口中还流传着这句话。“秋小”就是张桃芳。
“小时候他没上过一天学,跟在大人后头耕田、拉车和犁地,但捕鱼抓鸟却是高手。”兴化市陈堡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时庆涛说,张桃芳在少年时便展露出非一般的敏锐天赋。“他会观察鱼在水中的呼吸规律,还通过水草动静判定鱼的位置。”别人捕不到的鱼,张桃芳都能捕到,同龄人还给他起了“捕鱼王”的外号。
“鱼没有了就打鸟。”时庆涛说,张桃芳打鸟用的是皮筋弹弓,每次打鸟前,他都先要观察一番,瞄准鸟的要害。随着弹弓的拉动,鸟儿从树上应声掉落,击中的都是鸟的头部或眼睛。
入朝作战,成功入选射击手
1951年,张桃芳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翌年9月转入中国人民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8连,并赴朝作战。
1953年1月,冒着朝鲜战场的寒风,张桃芳随部队来到上甘岭阵地的前沿——597.9高地!这里,黄继光曾舍身堵抢眼,战略意义非同一般。
到达上甘岭后,24军军长皮定钧用望远镜观察对方敌人动向。望远镜中,“联合国军”打牌玩闹,仿佛即将面对的志愿军是无关紧要的对手。皮定均被激怒了,在全军选拔4名射击手,张桃芳以全团第一的成绩入选,开始与敌人交锋。
“上甘岭地区三面临敌,每个山头工事密布,射击手需要不时地调换位置掩护自己,防止受到敌人的火力攻击。”历史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胡卓然介绍。在朝鲜,张桃芳和战友们利用日光直射山坡的时机,绕山道、穿山谷,爬在石缝里、贴在岩石边、埋在草丛中,打的敌人措手不及。
扛着步枪百步穿杨
“和一般枪支相比,这支枪的枪管特别短,方便射击手快速移动位置。而且,这是一支没有配备光学瞄准镜的步枪。”展馆内,一支1944式莫辛纳甘短枪管步枪陈列于展柜。几十年前的朝鲜战场上,张桃芳便是拿着同式枪支,在枪林弹雨间瞄准敌人。
“较短的枪管和光学瞄准镜的缺失,意味着射击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训练,以弥补装备的不足。”胡卓然说,机械瞄准的步枪射击误差率很大,有时瞄准敌人的头部,但最后击中的却是腹部。为了减小射击误差,身处战场的张桃芳不分昼夜,抓紧一切时间练习,曾用枪瞄准煤油灯的灯芯,反复击发,直到完全掌握步枪的特性和提升射击精准度。
一次任务时,张桃芳正在搜索目标,突然飞来一连串枪弹。躲在战壕内的他和敌人互相试探,在一次次的射击中捕捉战机,并最终摸清对方的位置。胜负只在一刹那,双方扣动扳机,一秒不到的时间里,子弹贴着张桃芳的头顶飞过,而装备精良的敌人则毙命于他的步枪下。
436发子弹毙敌214名
30天里,张桃芳击毙了211名敌人,“神枪手”的称号也在军中逐渐叫开。此时,军长皮定均找到他,又给了他几发子弹。张桃芳心领神会,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毙敌214名,毙敌人数正好和部队番号相应。
朝鲜战场上,张桃芳用步枪缔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在生死较量中用胜利击溃了敌军的傲慢。
“作为张桃芳的同乡,我感到深深自豪。张桃芳不只是我们江苏的英雄,更是全国人民的英雄。”时庆涛说,“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铭记这些前辈,没有他们的冲锋杀敌,就没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喻婷 实习生 王千一
编辑: 喻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