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柏丽娟)6月8日,盐城条子泥垦区5300余亩在盐碱地里种植的油菜开始收割。江苏滩涂生物与农业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专家现场测产,油菜品种“榔油1001”实测亩产283.99公斤,创全国重度盐碱地改良新纪录。
当天油菜实收面积40.08亩,油菜籽经称重和杂质含量、含水量检测,按相应标准折算实际产量,实收菜籽产量较全国平均亩产高出一倍有余。
此次测产的油菜田距离黄海仅1公里左右,初始土壤土质松散,干时像面粉,湿时如淀粉。“条子泥垦区由沿海滩涂匡围而成,土壤初始含盐量高达千分之十二,部分区域有机质含量仅为千分之三,是名副其实的重度盐碱地。”江苏滩涂生物与农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唐伯平介绍,2018年开始,他和团队在当地进行盐碱地改良与种植,去年夏播恢复水稻与麦(油)轮作,通过选用良种、卫星导航精量播种、合理密植、抗逆栽培等系列措施,并全程实现机械化,水稻与油菜均实现高产。
“我们根据不同盐碱地情况科学运筹肥水,实时监控土壤盐分,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唐伯平说,此次测产的“榔油1001”每亩地可直播3.4万株,为移栽油菜的3倍,增产增质的同时,未增加化肥农药使用量,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团队将继续深入重度盐碱地改良,期待实现滨海盐碱地单季吨粮稻、年产吨半粮。”
“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生长时间和水稻重合,大面积扩种可能出现与粮争地的现象。油菜是耐盐碱作物,可在不适宜种粮食的盐碱地上种植。”唐伯平介绍,除耐盐碱外,油菜种植可有效提高秋冬春季地表植被覆盖率和叶面积系数,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降低盐碱度。“如能将全国的滨海盐碱地都利用起来,种上高产耐盐碱油菜,对保障我国油料安全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全球重要的油料生产大国,油料作物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作物。我国也是食用油消费大国,但目前食用油对外依赖度高达70%左右。牢牢端稳中国人的“油瓶子”,扩大油料产能是根本途径。
编辑: 柏丽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