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住苏全国人大代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积极反映群众呼声,建言国之大计,推动改革发展与法治进程。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江苏人大网、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推出“你有所呼我有所应”系列报道,今日推出第三篇,敬请关注。
2021年2月25日上午,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赵亚夫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丹阳谷田家庭农场负责人毛丹看到消息,望着手机里实时监控的水果大棚,想起了赵亚夫几年前亲自“把脉”指导的场景,难掩激动之情。
2014年,毛丹听说家乡建成了省级农业产业园,决定返乡创业,引进台湾蜜宝红心火龙果。“最开始的三、四年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成本高,顾客少,没技术经验,做着赔本买卖。”面对滞销水果,毛丹一筹莫展,此时,中央传来了好消息。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制定乡村振兴法提上进程。2018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启动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立法相关程序。结合本地实际,江苏省先后印发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从规划图过渡到施工图。江苏各地积极展开实践,总结经验。
2017年起,丹阳政府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支援,毛丹只用了三年时间,就从亏本到年盈利130多万。赵亚夫等农业专家来到大棚里,指导肥料配比,传授新品种培育技术,水果产能迅速提高。2019年,示范园利用省级奖补资金设计了互联网“智慧农业”系统,足不出户就能观测大棚情况。水果甜了,毛丹也尝到了科技兴农的甜头。“今年,我准备再租44亩高档大棚,发展猕猴桃新品种,到时候还需要技术人才的支持。”
2012年,“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敢为人先,率先完成了13000亩土地集中流转,可生活并没有立马富起来。“乡村振兴战略给我们指明了前路,村里决定发展碧根果特色高效农业。”垫湖村党委书记周磊说。2020年,垫湖村人均年收入21892元,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先行示范区,成功续写“春到上塘”新篇章。“实现了全面脱贫,下一步还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不能原地踏步。”周磊计划进一步发展碧根果深加工产业,但遇到了新问题,在土地、资金、人才、配套设施等方面还不够完善,“我希望乡村振兴促进法早日实施,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经过两年走访调查与意见征求,2020年6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2020年12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二次审议稿)》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在基层工作20年,一直密切关注乡村振兴发展,将“江苏经验”化为“全国声音”。“乡村振兴离不开项目发展,项目发展需要资金支持,白塔村致力发展小而特、小而优的高质量产业,我们那的百姓期盼将手中闲置的宅基地变成发展的本钱。”2018年3月,欧阳华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将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评估作价与城市居民通过股份制发展居家养老、民居民宿、乡村客栈等产业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始研究起草农村宅基地使用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法中也提及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等内容。
2020年,欧阳华在工作中发现乡村振兴实施依旧存在不少难点、痛点。2021年两会,他带着关于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简化美丽乡村建设审批程序、鼓励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5项建议上会,希望能再次为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审议推进建言献策。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乡村全面振兴成为下一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心。乡村振兴促进法开门立法,不断听取基层民意,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得以落实,在法制保障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图景很快会变为现实。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
编辑: 徐春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