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徐春晖)“如果灵魂真有轮回,叫我下一生再回到这个地方吧!”细小的尘埃从舞台上空缓缓飘下,短暂的沉寂后,剧场里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4月17日-18日,作为2021年南京戏剧节重磅大戏,由九维文化与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联手打造的话剧《尘埃落定》在南京保利大剧院进行了多场演出,反响热烈。
话剧《尘埃落定》改编自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阿来的同名作品,讲述了一个生在王权之家的“傻子”少爷,见证一群“聪明人”在藏族土司文明末日余晖下的“血色浪漫史”。215分钟内,眼看他立高楼,宴宾客,辉煌无两;眼看他楼塌了,所剩无几。
《尘埃落定》是一场全方位的“沉浸式”演出。大幕拉开,当观众屏息以待之时,身着藏族服饰的演员悄然从观众席后方进场,缓缓步向舞台,口中念念有词。灯光未起,神秘又隆重的气氛已笼罩整个剧场。
团队斥重金打造舞美道具,80多条皮草、637块特殊面料,重工制作200多套华服,力求还原土司的末世奢华。三个二层平台和四个高梯组成七个戏剧空间,巍峨压抑的土司官寨、火红灼目的罂粟花地、混沌不堪的边境集市......瞬间将观众拉入土司时代的藏族社会。
《尘埃落定》更是戏剧舞台上“文学性”的一次重磅回归。“让原作说话,让人物说话”编剧曹路生保留了原著中诗一般流淌的语言。“风吹在河上,河是温暖的,风把水花从温暖的母体里刮起来......”全剧18000句台词,大多时候观众都在听,听“傻子”少爷娓娓道来,跟着他在故事真实性和戏剧假定性中跳进跳出,最直观地感受洪流中小人物的挣扎、愤怒、热情、偏执、血性、残忍......
针对舞台,导演胡宗琪设计了多场仪式感极强的场面化叙事,为“文学性”赋予了震撼的“剧场性”。几十人组成的歌队是舞台情绪最好的催化剂。他们既是土司制度下的如蝼蚁般虔诚藏民、也是行刑场上的乌合之众,更是漫山遍野的罂粟花,疾行着的马车,漂浮着的紫色灵魂......以实写虚,涌动着的人群为观众提供了充盈的想象空间。
历史尘埃在大剧院的舞台上落定,但观众席内余波不止。“音效、布景、服装做得很细腻,一下就把人带入情境中,我尤其喜欢主角的独白。看完话剧,让人想去再读一遍原著。”大学生吕章回味无穷。“恢弘大气,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演员表现也特别有代入感,200多分钟好像去了一趟土司时期的西藏!”散场后,张雯雯仍和同行者热情地讨论。
图片由剧方提供 采访者为化名
编辑: 徐春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