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巷子深,户对户,门对门,门里门外一家人……”外地游客品味扬州城,免不了逛一逛老街深巷。如今,地处老广陵的皮市街,也上榜了新晋热门打卡地。
文昌中路向里,皮市街北头,两幅巨型文化墙用“嘎来”“呱呱叫”“细俏”等地道方言迎接游客。这条不足700米长的老街,深藏浓郁的“老扬州味”。追溯到明清,扬州古城东扩,这条南北街应运而生。彼时大运河上舳舻往来,商机流淌进扬州城的各个角落。南北街聚集起一帮做皮货生意的商贩,皮市街的名号便流传下来。
如今旧景不再,皮市街生出新模样。原本仅3米宽的路面拓宽至近10米,沿街时有新潮打卡点留驻游客。错落林立的商铺风格迥异。边城书店里,昏黄灯光将由古籍残叶制成的书签、竹灯独特质感映照出来,也偶有“甘泉”这样的扬州老地名字眼掩在角落。
不远处的浮生记店铺,把诗词里的扬州韵味采撷至文创商品中,以团扇布包和记录四时风景的明信片向旅客传递着老城慢文化。
“在皮市街,扬州可以有很多种表达。”东关街道皮市街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孔祥云介绍,从动工打造皮市街旅游休闲街区开始,街道就为入驻商户和原住民提供了自由的协商空间,在保留建筑主体的前提下,任大家发挥想象。“皮市街从最初的12家店铺扩充到如今60余家各类商户。现在看,不仅在创新生活美学范式,更是在诠释既崭新又内涵丰厚的扬州印象。”
浮生记主理人杭树志说:“扬州古城一直是文创设计的灵感之源,比如扬州园林就藏着很多有趣元素,我们坚持创作,就是希望这里可以成为人们发现扬州美好的一扇窗。”
折进里巷,皮市街周围乡民四聚的旧时格局仍在。绕两道弯,街上的喧嚣声就隔绝开来。风箱巷、水仓巷、板井巷……小巷装着新市井,也留下像刻有16道井痕的板井、老宅蔚圃这样的历史遗迹。孔祥云介绍,皮市街周围老街巷的保护更新工作正在开展,未来将整合利用小巷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皮市街向外延伸出更丰富的老扬州文化。
将岁月刻入砖瓦缝隙间,皮市街让千百年的扬城印象杂糅又交融,塑造出率性而又天真的性情。“现在,我们还会定期举办非遗集市、沉浸式夜游等活动,让通草花、面塑、糖画等手艺人来这里展示技艺,借皮市街街景再现古城魅力。”孔祥云说。
“今年1月中旬,皮市街已正式启动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创建工作,接下来我们会腾挪出更多承载、彰显城市历史记忆的新空间,让更多人了解、爱上这条街。”孔祥云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编辑: 喻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