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早上六点半,中铁二十四局沪渝蓉(北沿江)高铁南京枢纽站前3标项目部架子队长刘浩提早一小时来到施工现场,昨晚下了一场雨,地面上湿漉漉的,刘浩有些不放心,因为今天是他所负责的方新路框构桥接长工程年前最后一次浇筑作业。
刘浩给作业班组开班前讲话
站在7.6米高的钢筋骨架上,刘浩一遍遍检查模板的加固情况,又拧拧螺帽看是否紧固,“方新路框构桥遏制了整个殷庄站的咽喉,如果今年年底不把它抢通,明年所有的工作开展就会滞后。”刘浩说。方新路框构桥接长工程位于铁路既有线旁,也就是说要在运行的列车线路旁施工。南侧接长工程距离最近的宁启线仅4.93米,且上跨地方交通干道,施工面临安全风险高、有效作业面窄、组织协调难度高、施工组织任务量大等困难。框构桥工程头顶回流线,意味着无法使用吊车,在施工中只能纯靠人工。尤其在春运期间,一天有64趟列车经过,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过往列车的行驶安全,刘浩和工人师傅们心中的安全绳一刻也不敢松。
浇筑作业采用天泵加人工的方式
浇筑过程中,不时有列车呼啸而过。为了保证施工人员安全,正式施工前,项目部通过25个夜间封锁“天窗点”,完成了1.5公里的既有铁路栅栏改移工作。“天窗”是指铁路运行图中不安排列车运行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的时间段。封锁施工的“天窗”一般在夜间,所以他们习惯了昼伏夜出。“到了工地上,我们就没有昼夜、阴晴的概念,我们抢白天战黑夜,目标只有一个,一切为了保通车。”刘浩说。为确保框构桥接长施工安全高效推进,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和人身安全防护应急预案,并多次组织现场人员对各施工工序进行桌面演练,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对容易造成和影响施工安全、进度的隐患提前排查,与各设备管理单位充分沟通,确保接长施工顺利进行。
1月31日晚上8点54分,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入模,中铁二十四局沪渝蓉(北沿江)高铁南京枢纽3标项目方新路框构桥接长工程顶板顺利浇筑完成,为春节后大干快上打通了“堵点”。该工程主体的顺利完成,为节后北沿江高铁南京枢纽正线建设释放了空间,同时也按下了北沿江高铁建设的“快进键”。
工地上稳重干练的刘浩是个“95后”,工作5年来,先后参与过南沿江高铁、滨海港、北沿江等铁路大线的建设。他正在修建的这条沪渝蓉(北沿江)高铁,终至安徽合肥枢纽合肥南站,离他的家乡安徽六安高铁车程仅24分钟,为归途又多了一个选择。不久前,是他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需要长期扎根铁路建设一线,未能陪伴新婚妻子。“工程人对家庭永远有一种亏欠,父母老去的过程、妻子青春的华年、孩子成长的时光,都缺席了我们的陪伴。”对于家庭,他有愧疚更有感恩。“但他们依然支持我,父母的理解,妻子的牵挂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春运的列车载着思乡心切的旅客从工地旁疾驰而过,刘浩用双手铺就的钢铁通途,未来将带他驶向家的方向。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杨梦媛 通讯员:刘锡引)
编辑: 杨梦媛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