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园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和追求。4月16日,第十一届江苏省(南京)园艺博览会即将盛大开幕。4月9日下午,新江苏实地探访博览园,看它如何将布满“生态疮疤”的矿山打造为集园林艺术展示、体验休闲和科技创新为一体的“桃花源”。
“本届园博园新建的博览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该区域曾因常年的采矿作业留下了一道道‘生态疮疤’,为了修复这些生态疮疤,我们在两年时间里进行了全域生态复绿。”南京市江宁区区长严应骏说,截至目前,园区绿植覆盖面积达254万平方米,“生态疮疤”转变成为园博园精致、美丽、绿色、唯一的胜景。
“博览园设计的最大亮点,就在于通过对所在区域内城市山体的生态修复、更新织补和景观再造,打造出生态系统良好的都市地景奇观。”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师陶亮介绍,博览园在建设中进行了整体环境的整治和景观提升,深刻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其中,再现江苏经典名园的“苏韵荟谷”在对4万平方米的泥潭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构建而成。“云池梦谷”在长1100米、深至22米的矿坑之中重构绿色生态系统,颇具人文风情;“时光艺谷”对中国水泥厂遗存工业厂房保留加固、改造升级,具有功能复合的特点;“崖畔花谷”将采石宕口完整保留,利用阳山碑材、近100米深的崖壁、40多米深的水面景观,再现独特自然景观。
“‘四大花谷’将业态空间、传统文化和绿色发展理念有机地融入规划设计本身,一定会为游客们带来全新的体验。”陶亮说。
除四大花谷外,13个城市展园也颇具看点。严应骏介绍,13个城市展园的主要设计理念是“与古为新再现精品江苏园林”。展园依据古代山水画布局,分为“高远、深远、平远”三层景观立意,依据各城市文化与造园艺术特色,分为宁镇、徐宿、江南、淮扬及沿海5个片区。
在时间跨度上,城市展园包含从汉代、六朝、宋代、明清到近现代等不同时期的造园风格,每个展园都体现了该城市最具代表性,时代特征最为显著的园林景观,同时在山水营造、植物配置、园林建筑、施工工艺等方面,凸显出地方特色。
“13个城市展园不仅争妍斗艳,且功能上互为表里、景致上互为因借、体量上互为层次,形成地方园林与自然山水的相互融合,完整展现出江苏园林文化的地域特色和传承创新。”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说。
据了解,目前园博园已开通线上售票渠道,市民们可在大众点评等平台上进行购票,提前购票还会享有一定优惠。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文 邵丹/摄
编辑: 周永金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