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如何把握下一个出版行业风口?7月2日上午,第十二届江苏书展主展场活动,“社会主义出版强国建设的目标与路径:宏观与微观”主题论坛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题为《提升学术出版水平是建设出版强国的基础性工作》的演讲中认为,做好出版,必须准确把握出版的社会功能,关注国际国内进展和趋势。“世界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版界也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大众出版都强才是出版强国,并且专业出版的水平决定和影响着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的水平。
“学术出版是在科技文化创新日益重要的背景下产生的,其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发表创新成果,推动创新发展。”邬书林认为,古今中外流传至今的具有影响力的图书,大多是因其在传承思想创新和科学发现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国出版的核心功能在于反映创新成果并推动创新,要建立相对完整又能与国际竞争的出版体系。
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暨广东人民出版社社长肖风华就出版强国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肖风华说,出版是一个选择、创造、传播的行业。在数字出版、媒体融合、新媒体营销等新技术的狂欢中,既要拥抱也有警惕,应继续深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战略,主动转变传统出版合作模式。坚持文化为本,内容为王,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知识生产与知识服务是成为社会主义出版强国的关键。”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佘江涛认为,优秀的出版企业应具备强大的“内容溢出和涌现”能力,要形成体系化的融合出版内容产品和数字出版内容产品,以及相对应的营销和销售体系,出版企业应基于移动互联网、数字技术、多元形态的出版新生态理性地选择自身“融合出版”的路径。
佘江涛表示,当前的“融合出版”还没有既定的概念和模式,“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方式的变革,是一条长长的光谱,上面的每一点都是对出版能力升级和转型的挑战。”对于出版企业来说,当下最好的状态也许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出版数字化并带有数字化出版的企业,在融合出版的光谱上不断向前奔跑。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书展报道组
编辑: 喻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