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出台一系列惠民利民富民政策,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8月30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奋进新江苏 建功新时代” 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九场——人民生活专场,介绍江苏近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取得的成就,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人均可支配收入十年翻一番 人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
十年来,我省多措并举推动富民增收,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省统计局一级巡视员刘兴远在会上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24万元提升至2016年的3.21万元、2019年的4.14万元,再提升至2021年的4.75万元,十年累计增长1.12倍,年均增长8.7%。居民收入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370元,在全国各省(区)中列第2位。通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2.37:1缩小至2021年的2.16: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之一。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服务消费市场供给的增加,我省居民服务性消费较快增长,发展享受型消费比重提高。数据显示,相较2013年,我省居民油脂类消费量下降,而蔬菜、肉蛋、水产类均有所增加,食品消费品质总体提升。新兴消费需求快速发展,绿色低碳正逐渐融入百姓生活,节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成为热门产品,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由2012的0.4万辆增加至2021年的50.5万辆。据刘兴远的介绍,我省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12年的30%下降至2021年的27.5%,按照联合国标准,江苏居民生活总体上进入殷实富足阶段。
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完善 “急难愁盼”有效缓解
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核心内容。省发改委副主任李荣锦在会上公布,我省公共财政用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多年保持在75%以上,2021年达到78.4%,在东部五省市中位居第一。
自2016年我省公布实施了覆盖10个领域87个项目的“十三五”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明确了各级政府保障基本民生的“责任清单”、人民群众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清单”后,“十四五”时期,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我省又对服务清单作了全面优化完善、拓展深化。包括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等13个方面和“12345”热线服务,共31类90项,是当前全省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的基础标准、兜底标准、最低标准。所有项目均直接面向人民群众,按服务对象、服务标准、支出责任等进行规范。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发改委每年牵头编排实施一批民生实事。从“十件民生实事”,到“十项民生实事”,近两年细化拓展为“15类52件”“12类50件民生实事”,覆盖领域越来越广,普惠性越来越强。“十三五”以来,围绕民生“七有”,我省共争取中央资金约60亿元支持488个社会领域项目建设,带动项目总投资473.1亿元,有力提升了各级医疗、养老、教育、残疾人托养、儿童福利、体育健身等设施服务能力。民生“七有”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优质服务供给持续扩大,一些“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抓好“一老一小”确保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我省是人口大省,“一老一小”人口体量大,服务保障任务重。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省系统构建“苏适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努力推进养老服务从“有”到“优”,从基础性的“老有所养”到高品质的“老有颐养”。据省民政厅副厅长蒋同进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省共建成养老床位74.3万张,养老机构2200多家,机构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到65%;建有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近2万个,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45%,290万老年人接受专业化居家上门服务;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54个。全省共有2.6万家与养老相关的企业,总量全国最多。据无锡市副市长秦咏薪在会上介绍,无锡不断探索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养老,65%公办养老机构实现了民营化发展,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占比超过80%,宜兴市还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当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优化服务方式、提升供给水平,妥善解决老年人等特殊群众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
基础教育备受社会关注。近十年来,江苏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很多新成绩。学前教育更加普惠健康,“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据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介绍,2012年以来,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近5000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1.8%,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幼儿园配备被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标准和地方政府城乡建设计划。为做到“就近上”“上好园”,我省68.6%的县(市、区)实现划片服务、就近入园,并持续推进优质园创建,省市优质园覆盖率超90%。省级投入2亿元,系统性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整体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成为江苏学前教育品牌。
推动高质量就业 社会保障更有温度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国计民生,是促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惠民生的应有之义。据省人社厅副厅长顾潮的介绍,十年来,全省城镇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目前全省从业人员已经达到4863万人,年均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41万人,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失业率总体控制在预期目标内,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十年来,就业底线失业防线更加坚实,累计帮扶870万失业人员、220万就业困难人员、8.2万去产能分流职工、2.6万退捕渔民实现就业,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3%以上。十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经济发展和稳定就业增添了新动能,累计扶持245万人次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比2012年提升10个百分点,吸纳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驾驶员、网络主播、网店店主等平台经济从业人员超500万人,多元就业结构日趋活跃。
我省基本建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2021年末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2012年末增长25%、49%、65%,其中养老保险扩面近1200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逐年调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省定最低标准逐年提高到每人每月192元,全省2100万退休职工和老年居民按月足额领取养老保险待遇。
深入推进健康江苏建设 实现三个“全国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健康江苏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据省卫健委副主任邱泽森在会上的发布,十年来,我省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由1.72人增加到3.21人、注册护士由1.71人增加到3.63人、床位数由3.75张增加到6.45张,三级医院数量增加到203家,人均预期寿命从76.6岁提高到79.7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了考验,省内实现阳性感染者零病亡。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医院、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推荐标准比例均列全国第一。县级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为97.23%、推荐标准为87.56%,均居全国第一。国家最新监测结果显示,我省住院患者满意度93.56%,位居全国第一。
编辑: 王晶枫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