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
1938年1月1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全国性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于抗日烽火中诞生。发刊词中,她旗帜鲜明地彰显办报目的是救人民于水火、救民族于危亡,为中华民族谋长久、谋未来。83年来,《新华日报》穿硝烟、浴烽火、立潮头、谱新篇,记录下一个伟大民族的苦难辉煌,也见证着一个伟大政党的百年征程。
《新华日报》的83年报史可以说是“百年辉煌”党的历史的一个重要缩影,在即将开展的“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中,不少地方可见“新华”身影。
“建立党的组织,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展厅中,一张泛黄的报纸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38年1月,周恩来亲自创办并直接领导的《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吹响了团结抗战的号角。
这张报纸的正上方,是一张周恩来为《新华日报》撰写社论时拍下的照片。作为党的第一份全国性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多次刊登党中央的文件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文章,以笔为枪,以纸为阵,展开多方面积极宣传,成为“党的一个方面军”。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创刊后不久的《新华日报》以《恐怖的南京城 大火卅九日未熄》一文,记录了这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1945年12月,中共华中分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中版)在淮阴创刊。立足两淮,面向华中,为民族解放斗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2年中共江苏省委成立后,《新华日报》作为江苏省委机关报出版至今。“在探索中前进,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展厅内,展示着1953年毛泽东视察南京时为《新华日报》再次题写的报头。
步入“实行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实践”展厅,《新华日报》头版转载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的特约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报道江苏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工作会议;报道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省委八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等会议提出的发展新目标……描绘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江苏大地万象更新的蓬勃景象。
漫漫83年历程,《新华日报》记录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见证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今,《新华日报》告别“铅与火”,走过“光和电”,迈进“数与网”,从一张报纸,发展成为拥有14张报纸、8份刊物、14个新闻网站、9个移动客户端、100多个微媒体账号的现代传媒集团,践行着“为时代立传,为人民讴歌”的不变使命。
展馆第四部分为“决胜全面小康,交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时代答卷”,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然开启,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也正朝着建设导向正确、充满活力、国内一流的“百年大报”目标奋勇前行。
展厅一处,摆放着“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多媒体互动装置,观众可在此进行“学习强国”线下PK答题竞赛,并了解“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相关介绍及特色内容。
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上线,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在中国江苏网组建专班编辑部运营,注册数、首页推送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在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觉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语常听》《红色宣讲映初心》《青说“十四五”》《美丽江苏》《咱村特产,我来代言》等一批精品栏目依托“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驻足于展厅中的“学习宣传热潮”板块,“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承办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引人注目。该系列活动历时五载,覆盖142所高校,3.5万人参与,“我读马列经典”大型微朗读活动更是带动线上线下1500万人参与。
为庆祝建党百年,“马克思主义·青年说”系列活动在全省各地开展“我把青春献给党”演讲大赛、“党旗下的青春之歌”云上拉歌赛、“百年党史·红色故事”微朗读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年、青少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决胜全面小康,交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时代答卷”展厅的后半部分,还专门设置了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六个高质量发展”展台。
人民生活高质量展台中,展示着“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推出的《52件民生实事与你息息相关》图文解读,通过对2021年度省政府15类52件民生实事的报道,反映省委、省政府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热点痛点难点,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文化建设高质量展台中,省主流融媒体平台紧抓重大节庆日、重大典型宣传、重大纪念活动等节点,推出了一批有温度、有品质、有厚度的现象级融媒体产品。“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推出的《习语常听》《一河千年韵古今》、交汇点客户端推出的《白衣侠》《6397公里的守护》4件融媒体作品跻身其中。
《习语常听》以百期制作致敬建党百年,系列融媒体产品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可视化表达、场景化呈现、代入式传播、分享式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河千年韵古今》以135米《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巨幅画作为创作素材,将千里运河、千年文脉、水韵江苏以一幅画卷、四个篇章、百余篇图文、音视频稿件的形式融合传播,再现运河古今。
特别手绘H5互动产品《白衣侠》以南京“90后”援鄂护士钱莹莹为原型,结合抗疫重要时间节点,依次展现疫情暴发以来发生在江苏及全国的重要事件。《6397公里的守护》以长江长度为引,将长江流域的文化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用儿童朗诵古诗词“古韵”加自然原声“新声”的形式,共唱《长江之歌》,共绘长江之美。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喻婷
编辑: 柏丽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