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底,全省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1834.16万,江苏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有所享,老有所为?新江苏对话省政协委员、中国南社与柳亚子研究会秘书长张夷,听他讲述智慧养老的新方式。
抱团养老,度假式养老,乡村养老……在张夷看来,目前养老形式多样,但人们往往忽略了精神养老。“有些比较传统的养老院和敬老院里只有电视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比较贫瘠,如何将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和养老结合在一起,让老年人有一个便捷舒适的晚年,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张夷希望未来养老能做成一项公益事业,或者是有一定报酬的社会事业,以此来降低养老负担。“现在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压力都在社区。但是社区没办法照顾到每一位老人的精神生活,所以要发动全社会共同做好养老事业,解决部分退休人员的二次就业问题,形成良性养老服务。”
张夷分享,日本有些70多岁的老人还在开出租车,我国也可以鼓励老人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者是让他们参加到帮助老龄养老的事业中来。“有些稍微年轻一点的老人,做爷爷奶奶了,懂得如何照顾老人,让他们参与到其中,不仅能让他们的生活更充实,还能从整体上减轻养老负担,减少社会压力。”
另外,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老人在看病、医疗、出行等方面出现困难,“数字鸿沟”让部分老人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对于这一问题,张夷希望未来可以在政府的倡导和引导下,出台相关政策,由政府牵头,企业、个人去实施,以帮助解决老人生活中的“智能化”问题。
如何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张夷也有自己的想法:“过去有专为老人使用的老人机,我们能不能往前推一步,在老人机的基础上生产出一款特殊的智能手机,功能丰富而简单,能一键满足老人的消费、出行和医疗等需求。既能拥抱技术,又能利用技术,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呢?”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周永金 冯晓丹
编辑: 周永金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