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办好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是各级党委政府日常工作的大事。2022年江苏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2年的十大重点任务,并以清单的形式列出了12类50项民生实事项目。关注《千家万户的事》,听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助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年年都有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水韵江苏”底蕴深厚,金陵、淮扬等优秀传统地域文化在这里竞相生辉,大运河、长江文化在这里交汇激荡。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并强调,要打造江苏特色文化标识,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办好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加快推进苏州“运河十景”、淮安“百里画廊”等重点项目。
“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大运河真正成为一条为人民幸福所谋划的河,这也是我们省文化和旅游厅持续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省人大代表,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要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好,使之成为运河沿岸的一座美丽公园,既要融入文化概念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据龚良介绍,2022年,省文旅厅将着力打造苏北的淮扬运河和苏南的江南运河,希望将其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江河湖海,诗词歌赋,诗与远方的结合,让“水韵江苏”成为了美好生活的目的地。近年来,江苏文旅融合不断拓宽新路径。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出更多高质量文化和旅游融合产品,不断提升“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影响力。“目前江苏旅游与文化资源融合度逾80%,这样的融合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十足动力,对人民美好生活发挥着积极作用。”龚良以去年刚“上新”的大运河博物馆为例,这座“零展品”起步的博物馆历经两年规划建设于2021年6月开馆,除疫情因素外,每天1万人的预约名额供不应求,成为扬州目前最热门文旅打卡点之一。
“家有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我们要把文旅产品做得更好,为迈向现代化新征程做出文旅行业应有的贡献。”据龚良介绍,目前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省文旅厅加快打造城市周边游,设计更多旅游线路和旅游目的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旅游产品,并在其中不断融入文化内核。“比如我们厅提出的建设一批小剧场,打造一批小展览,就是要让游客白天赏景点,晚上观演出,营造更为良好的文旅体验。”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意义。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扎实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使人民精神生活更加充盈。
“文化强省建设也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省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实事清单中提到,要扶持经济薄弱地区‘送戏下乡’2800场,培育优秀群众文化团队200支,辅导培训群众文艺骨干5000人。这正是给我们文艺工作者传递出文化惠民的信号。”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鸿良介绍,早在1998年,江苏就在全国首开先河,推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作为文化大省,江苏戏曲艺术源远流长,积淀丰厚。让戏曲艺术进校园是一项提升青年人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举措,这也是省演艺剧团坚持多年在做的工作。”李鸿良表示,省演艺集团已将文化下基层纳入社会效益考核,他认为这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强省建设工作,在文化与艺术的熏陶中不知不觉当改变民众的人文素质。因此他建议,高雅艺术不光是进大学,进中学、小学要做得更好,此外还应该深入社区、工厂、田间地头等,让文化惠民的甘露滋润江苏每一片土地。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王心婷 王宛璐
编辑: 王心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