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叠叠的假山布景、纤细雅洁的明式家具、苏州园林的经典六角花窗......游走在苏州博物馆西馆的“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内,追求“精、细、雅、洁”的苏作匠人形象跃然脑海。
用近800件(套)文物,讲出生动的苏作工艺故事,策展人许洁手执天青色、藕粉色的画笔,将物阜民丰的“百工之城”苏州绘得有声有色。在她的“无形之手”下,从宋元至当下的苏作工艺发展脉络历历可见,并延伸出丝丝未来之迹。
潜心研究、深入挖掘,策展人要扎进文物堆
“我是2011年底,大学毕业后进入苏州博物馆工作的,这么一算已经十年了。”回忆起与苏博的点点滴滴,许洁记忆犹新。十年的时间,她也从最初的保管部工作岗位走向工艺民俗部的负责人一职。
在许洁看来,文物研究是策展人的“基本功”。“我上大学的时候就主攻文物研究方向,后来在保管部也是围绕文物研究、展览策划和文物征集三个方面展开的。” 博物馆学的专业背景和在文物研究上的深耕细作,也让她能更好地策活一场展览。
一幅《琢玉图》在寻常参观者看来或许只是一张描绘“古人如何雕刻玉石”的科普画,而许洁却能从美学、艺术史、公共文化传播等角度解读出不同意趣。
这也恰如许洁所说“优秀的策展人可以挖掘出文物的不同侧面。”同一件文物,在不同的展览里,其身份和角色是不同的,而这件文物的定位就建立在前期大量研究的基础上。
在苏作工艺馆的一角,《琢玉图》不再是一张静态图,经多媒体动态投影,辅之以捣沙、研浆之声,生动地还原出琢玉的12个步骤,为观众带来古今碰撞的震撼。这些都是许洁花的小心思,也是她认为展览出彩的地方之一。
潜心研究、深入挖掘、探索创新,许洁用细致耐心的态度,策划了近30场展览。“策展是一项沉浸式的工作,脑子里会忽然蹦出各种文物和展览路线。”她打趣说,家人和朋友都不愿意和她一起看展览。“他们会抱怨我,好像一头扎进去就出不来了。”
精致极致、固本鼎新,把苏作匠人精神融进展览
“苏作技艺,神乎其技。”在苏作工艺馆入口处,层层叠叠、若隐若现的假山布景是苏博西馆最“出片”的地方之一,几乎每一个来西馆的观众都会在这里打卡。穿越假山,移步易景,展厅里更是别有洞天。
在这里,观展的游客不仅能欣赏到琢玉、雕金、镂木、刻竹、针绣等巧夺天工的苏作技艺,展览本身也沿袭了精巧雅致的风格,成为艺术的一部分。
2021年9月25日,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始进行压力测试,“技忆苏州——苏作工艺馆”也迎来了第一批观众。回忆起2018年9月作首次内容汇报的情景,许洁怀着激动的心情发了条朋友圈,历时三年,展览终于落地成型。
“2018年3月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策划这场展览,到9月,经历了无数次头脑风暴后,才有了第一版大纲。”许洁介绍,策划一场展览可以分为五个步骤:确定展览选题,开展前期调研、对文物充分研究,制定展览大纲、挑选文物,丰富文物信息、做出精细的展览内容文本,最后,根据展览文本设计呈现形式。
从正式进场布展到压力测试,只花了二十多天时间,中间还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展柜临时要修整、文物布局组合方式要调整等等。“就比如我们刺绣厅用的是很高的异形展柜,首次布展时每挂一幅作品,从开始到调整至完美状态,就要花将近一个小时。”
“中而新,苏而新” 是贝聿铭大师留给苏博人的美学启发。为了在展厅里营造苏式建筑氛围,许洁简化了园林要素,形成让当代人接纳的苏式美学。大到天青色、藕粉色的环境色彩,小到标明数字的文物信息说明牌、低反玻璃,许洁用匠心演绎出“精致极致,固本鼎新,人文典雅”的苏作工艺特点,把苏作匠人精神融进展览。
“从传统到现代到未来”,策展人更像编剧
“我记得我策划的第一个展览是在2015年底,是《苏艺天工》的第一个系列,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得到了一个启发,讲故事是可以从传统到现代到未来的。”
立足当下、回望传统、面向未来,是许洁一以贯之的策展风格。今天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苏作工艺馆也运用了这个理念,展览的文物取向是从宋元到现当代的工艺精品文物。
“我们的初衷就是借助展览呈现苏作技艺‘发生、发展、高潮’的过程,以及到今天,苏作技艺仍然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许洁希望观众能对透过展览,对整个苏作技艺的历史脉络有更深的理解,甚至能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生一些奇妙的碰撞。
在整个工艺展上,许洁设置了各种适合不同年龄段、从成年观众到少年儿童观众都可以去做触摸的互动装置。通过拼图、小游戏、电子古琴等互动形式,让观众能够沉浸式观展。
“策展人不仅要热爱展览,静心琢磨、打磨,更要主动和观众之间产生双向链接。”许洁说,她会定期查看观众的调查问卷,尤其在版面内容和展陈方式上,可以汇聚观众们的创意,看见一些独到的见解就及时整改。
相比“策展人是展览的导演”的说法,许洁认为,策展人更像编剧。“导演可能是比较有艺术偏执的,会有自己的坚持,但是策展人需要海纳百川,有一个更包容的态度,需要不断了解观众的需求,进而调整自己的方案。”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强慧娟 胡秋阳
编辑: 强慧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