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与我省的工人代表面对面交流,给予广大劳动者肯定鼓励,赋予使命任务。4月28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省委书记信长星会见江苏劳模工匠代表,勉励大家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坚守“匠心”,书写劳动光荣的时代华章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在热火朝天的工作岗位上,全省不同领域的劳模工匠数十年如一日,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为日常,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精神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工匠的‘匠’字就是要我们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再‘斤斤计较’一点。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对自己是一种‘折磨’,但只有历经磨砺才会有所突破。”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看来,“工匠”的锻造始于日常工作的“较真”,即便身处平凡岗位,也要保持一颗精益求精的心。30多年的电焊生涯里,孙景南不断学习多种先进焊接技术,凭借过硬实力击碎了国外团队的质疑,更将电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企业的手中。
从传统的铁路客车到地铁和高铁动车组,从国外技术引进到大范围自主研发,孙景南参与了我国高铁动车和多个城市地铁等车辆的研发与制造。在她看来,坚持做一件事并将之做到极致,既是自己的追求,也是成为“工匠”的必经之路。
不怕困难、追求极致,是每一位劳模工匠身上的共性。
在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研发中心,主攻船舶与海工电气自动化的黄剑经过20多年历练,由维修电工成长为江苏首批首席技师,带领团队完成企业生产的各类技术攻关,先后申报专利超30项;
扎根建筑行业一线40余年,江苏广兴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总工程师沈春雷用一把瓦刀砌出“缝隙毫厘不差,砖面清澈漂亮”的行业标杆;
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丹阳市供电分公司,身处供电一线36年的方美芳历经上千次实验,最终形成缩短电缆头制作时长的技术方法,为电力输送提高效率……
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广大劳动者,用勤劳拼搏和刻苦钻研创造出不凡业绩,也书写劳动光荣的时代华章。
深耕一线,触摸新质生产力强劲脉动
信长星强调,从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制造业对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大国工匠对于制造业进步的重要性、职业教育对于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性。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劳模工匠创造奇迹的舞台。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强、全球4%,不仅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全球工业版图中占有重要一席。目前,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规上工业比重已经提升至近70%,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江苏工业经济最大底气。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亟需破解的问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当下,江苏新型工业化之路仍处在爬坡阶段,而新质生产力正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澎湃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生产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生产力的变革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助推力。
在江苏,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劳动者正在车间一线触摸新质生产力的强劲脉动——
2023年,江苏省人大代表、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刘云清带领团队历经数百次攻关,成功研发高铁联轴器关键工序设备,彻底破解制约高铁联轴器批量化生产难题,成品率由30%提升至90%;
全国人大代表、领胜城科技(江苏)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领班邵永海多年专注于“电子模切”,2023年,由他经手的一批模具订单,将一份A4大小的材料割成1014个配件,材料利用率提高近3倍;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曹志峰致力于破解高精密关键零部件加工的行业难题。由他带领团队研发的高温高压连接器可承受230摄氏度的温度和172兆帕的压力,打破国外垄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到工程机械自主研发,再到关键部件精密作业,“钻研”与“创新”始终融汇其间。高素质劳动者们以扎根一线产业数十年的使命与担当,描摹出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厚基础与未来图景。
多方合力,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会见过程中,信长星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激发广大劳动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在江苏大地蔚然成风。
记者注意到,在前不久召开的江苏工会庆“五一”暨“争做技术能手、争当大国工匠”工作推进会上,明确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培育选树大国工匠人选10人、江苏五一工匠500人、市级工匠1500人;全省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35%。
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职业教育则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的摇篮。作为科教大省和制造业强省,江苏已在调动资源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上谋篇布局:
今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从探索省市联合建设改革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产教融合提升行动、支持技能人才多样化成长成才、促进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等8个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当前我们开展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学内容与当前行业趋势、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相匹配,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技能成长。”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装备智能化技术系主任陈涛说。
江苏历来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为不断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江苏制定了全国首部校企合作省级地方法规《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全省职业院校牵头成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达90个;遴选建设了首批省级13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其中苏州、无锡、常州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厚植于他们心中。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努力培养出更多产业型、技术型的高层次人才,指引更多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陈涛说。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喻婷 柏丽娟
编辑: 喻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