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年前,淮河流域沼泽旁,贾湖先民以鹤的翅骨做笛,吹响了华夏音律第一声。
春秋时期,青铜匠人在方壶顶上铸一莲一鹤,铜鹤立于绽放的双层莲瓣间,引颈欲鸣,“时代新声”呼之欲出。
北宋政和二年,汴京上空彩云缭绕,群鹤飞鸣,经时不散,宋徽宗赵佶提笔在绢素上作画,祥瑞之气袅袅而升。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凝神回望,在这条璀璨长河之上,有一只鹤蹁跹而过。白丝翎羽丹砂顶,只一眼就在中国人血脉中扎了根,长鸣九皋、翱翔万里,从诗画到器皿,从神话到小说,处处可见它飘逸倩影。
祥瑞之兆,王公贵族多青睐
“众禽中,唯鹤标致高逸”,自古以来,丹顶鹤因其俊美的身形、秀逸的姿态、嘹亮的鸣声,被视作禽中之最,是王室贵族的专属宠禽,是品阶的象征。
卫懿公好鹤成癖,甚至赐鹤予禄位,封其为“鹤大夫”“鹤将军”。汉梁孝王刘武建梁园,中有“鹤州凫渚”。唐朝养鹤之风盛行,唐武宗把苑囿中豢养的鹤称为“九皋处士”。宋徽宗赵佶也在宫中圈养珍禽,《瑞鹤图》上仙鹤各尽其态,惟妙惟肖。五代十国,画家黄筌奉命将进贡的仙鹤画在偏殿壁上,引来真鹤起舞,这座偏殿后被命名为“六鹤殿”。
北京故宫太和殿丹墀上,青铜云鹤高九尺许,寓意江山永葆。明清文官补服上,一品文官绣有立鹤花纹,鹤仅次于皇家专用的凤凰标识,成为“一鸟之下,万鸟之上”的“一品鸟”。
天外仙禽,蓬莱羽士寿不可量
鹤不仅是吉祥瑞鸟,也是长寿仙禽。
战国时,鹤已被看作是联结天地、生死的珍禽。鹿角立鹤青铜器在鹤首上生出一对鹿角,仙禽与瑞兽的奇异组合,是曾侯乙对长生升仙的具体想象。人物御龙帛画上,贵族男子手驾龙舟,舟尾立一鹤,迎风前行,似引魂升天。秦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青铜仙鹤,仿佛可以圆了秦始皇借鹤为舆,腾云升天,生时长寿,死后成仙的美梦。
《淮南子》云:“鹤寿千岁,以极其游。”鹤被视为长寿仙禽,寿不可量。东汉之后,道教盛行,飞翔于天地间的鹤在烟气缭绕中来去,成了“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张道陵于鹤鸣山学道创教,“驾鹤”上天;丁令威得道后“化鹤”归来,人与仙之间的鸿沟消失于白鹤振翅间。“朝戏于芝田,夕饮乎瑶池”,鹤是仙客,道士诩“羽士”,道服称“鹤髦”,得道成仙为“羽化”。世人将对不朽之身的心驰神往全部倾注到鹤之上,天上鹤飘然飞去,地上人飘飘欲仙。“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也成为一种向往的生活方式。
《抱朴子》中说:“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为了长寿延年,古人仿鹤健身。华佗创编五禽戏,其中鹤式效仿鹤的飞翔姿态。道家模仿鹤伸颈长鸣的姿态,修炼吐纳呼吸之术。太极拳中也有“白鹤亮翅”一招。
在不少画家的笔下,鹤更与龟、松一同出现,“鹤寿松龄”“龟鹤延年”寓意福寿绵长。清代沈铨所绘《松鹤图》上,二只丹顶鹤立于溪畔,苍松、梅竹互掩,艳丽工整。徐悲鸿《松柏双鹤图》,一鹤立在柏枝上,一鹤踱步于树下,古朴雅致。
遗世独立,文人墨客以鹤自喻
“载于《易》,播于《诗》,杂出于骚人墨客之咏,其为人之所贵重,非凡禽匹也。”一身白翎,鹤自带潇洒飘逸之风,自先秦起,鹤就是文人笔下乐此不疲的描写对象。
《周易·中孚》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小雅·鹤鸣》中以鹤鸣起兴,“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后世以“鹤鸣之士”称呼未出仕而德才兼备却极有名声的人。朝廷求贤若渴,也将这一意象演化,将聘用贤能之士的诏书称为“鹤板”,鹤板上的字体为“鹤书”,官俸为“鹤俸”。
《抱朴子》曰:“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文人多以鹤自比,藉鹤抒情,出仕时以鹤自示清节,不得志时,愿做“闲云野鹤”,不染尘泥。
白居易爱鹤尤甚,杭州刺史任满后,携二鹤在洛阳定居,刘禹锡称他的鹤为“华亭之尤物”。“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处江湖之远,是清高的鹤,不与鸡、鸟、莺、鹅等同流。“病瘦形如鹤,愁焦鬓似蓬。”身体欠佳时,是消瘦的病鹤。“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怀才不遇时,是落寞的孤鹤。
北宋逸士林逋在杭州西湖孤山结茅为庐,植梅蓄鹤,过着“鹤闲临水久,蜂懒得花疏”的隐居生活,留下“梅妻鹤子”佳话,“孤山鹤”则为吟咏隐逸之典。
忠贞不渝,知恩图报最重义
鹤,还是爱情忠贞的象征。
古人浪漫地认为“鹤以声交而孕”。现实生活中,鹤鸣是求偶的方式之一,两厢情愿时,雌雄双鹤会对鸣,雄鹤高昂悠长,雌鹤低促尖细,合鸣婉转。交颈、颉颃、抚翼、对舞,双鹤自由自在地“恋爱”。等到孵卵之时,双鹤也遵循“男女平等”,共同哺育新生命,轮流孵育。
一生一鹤。郑裒将雌鹤送给湘东王,而留在身边的雄鹤竟飞赴“爱侣”身边。更有痴者,生死相许。扬州大明寺内曾养有双鹤,一只因足疾而死,另一鹤“巡绕哀鸣,绝粒以殉”。住持葬双鹤于“鹤冢”,“生并栖兮中林,死同穴兮芳岑”。
鹤的重情重义还往往以知恩图报的形象被记载下来。《搜神记》中有一则故事,哙参救了受伤的鹤,治愈后将其放飞,不久之后,双鹤衔明珠报恩。唐相李石也曾经路遇病鹤,相助后,鹤许诺其为“明时宰相”,后果成真。
(图片来源:河南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湖北博物馆、安徽博物院、湖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
编辑: 徐春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