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一首《四渡赤水出奇兵》,唱出了红军战士四渡赤水的钢铁意志,也唱出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情深。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支流之一,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境,流经滇、黔、川3省边界地区,过赤水县境(现为赤水市)流入四川,是黔北重要水道,夏季洪水时节,洪流澎湃,奔腾咆哮,横渡困难,被称为难以逾越的“天堑”。
1935年1月至3月间,在毛泽东指挥下,红军先后来回四次渡过赤水河,巧妙穿插于敌人重兵包围之中,调动和迷惑敌人,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红军运动战的优长,指挥中央红军打胜的一个大战役,使中央红军摆脱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川黔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近日,即将升入金陵汇文中学的倪焕宸同学在妈妈的陪同下参观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红岩纪念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和遵义会议会址等多地,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其中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在四渡赤水纪念园的所见所闻。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1935年,中央红军主力四渡赤水,其中第三渡选择在茅台镇。驻足于红军当年架设浮桥的茅台渡口前,倪焕宸听妈妈讲述86年前的历史。
在毛泽东指挥下,1935年3月15日晚,中央红军挥师北上,进占仁怀,16日至17日,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第三次渡过赤水河,再次进入川南,使蒋介石妄图将中央红军围歼于鲁班场地域的计划再度落空。
“妈妈告诉我,三渡赤水,是中央红军一次全面性的大佯攻,目的在于迷惑和调动敌人。”倪焕宸感慨道:“有了毛主席的用兵如神和战士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才有了战役的胜利。在参观中,我理解了无数革命先烈为理想和信念不惜一切努力拼搏的高尚情怀,也更加明白了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参观完后,倪焕宸在妈妈的帮助下,使用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制作的“行进中国我心向党”打卡红色地标UGC小程序进行线上打卡,并领取纪念证书。“这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我受益良多,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摘下它,勤奋拼搏才是攀登的绳索。”倪焕宸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周永金/文 庄园/图
编辑: 周永金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