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站哪排队等车?”
“这趟车有餐车吗?”
……
类似的问题,南京南站3站台客运员杨唯艺每天要回答近百遍。
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春节回家的人激增,让南京南站迎来了三年来最忙的“大考”。作为客运二班客运员,26岁的杨唯艺和全体班组42位同事投入了24小时三班倒春运保障工作。
架空的站台如同一个风廊,又冷风又大,即使穿了羽绒服,裹得再紧,风还是从各处钻进衣服,不一会就透心凉。短短几分钟候车时间,人就无法承受,杨唯艺却一站就是一天。
来回巡察,在扶梯前维持秩序,提醒乘客安全线位置,立正迎接列车进站,立正目送列车开走……简单、琐碎、重复,杨唯艺在自己负责的200米长站台上每个班走出1万多的微信步数。不仅如此,眼到心也要到,老人、孩子、残疾人都是她的重点观察对象,时刻收听对讲机里有无突发状况,为行李多的旅客搭把手……一天下来,杨唯艺只有吃饭的时候可以“沾”一下板凳。“很多人说我们的工作枯燥、无趣,我从没这么觉得,我们就站在乘客需要的地方,有需要我们就在哪。”
从26站台望3站台,200多米距离,人小得无法辨认。吴信徽却能透过人缝,一眼找到杨唯艺小小的身影。他们同为客运二班客运员,也是刚结婚不到半年的小夫妻。
吴信徽负责的区域更为机动,除了站台正常工作,他还是班组的“超级替补”。“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检票人少了就去检票口,有站台客运员去吃饭休息就去站台,到处跑,随时补位。”
“我工作已经九年,年关节日,都会在岗位上。”今年是小夫妻俩的首个春运,虽同在一个班组,但“凑”在一起的时间却寥寥无几。“我和妻子分在不同站台,加上三班倒特性,两个人真的就像一句说的,‘近在咫尺,远在天边’。”
“马上进站列车人员较多,3号站台需要帮忙。”
吴信徽还没说完,对讲机里传来同事的呼叫。
“收到,马上来。”
一秒没耽搁,吴信徽跑了起来。先爬上几十级的站台楼梯,穿过检票闸机,来到满是旅客的候车大厅,小心避开一地的行李箱、大包小包,一口气没喘,又急忙站上3号站台扶梯。
正是杨唯艺负责的站台。
没有停下脚步,路过妻子,吴信徽拍了拍她的肩膀。虽然看不见口罩下他们的表情,但杨唯艺微曲的眼角还是透出了一丝欢喜。
“连续24小时的值班确实累,但是每次能‘偶遇’的时候,他都会拍拍我,没人的时候,还偷偷比个心给我,这是我们两人的暗号,我就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我们的小家庭在一起做一件温暖且有意义的事。”杨唯艺说。
春运以来,南京南站一天发车数量达700列左右,日均十几万人次。这个让无数旅客回家团圆的“幸福中转站”,有无数吴信徽与杨唯艺这样的客运员和许许多多“铁路夫妻”们的默默奉献。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文/陆子健 视频/郭凯伟
编辑: 陆子健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