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郎子们,亚克西!”新疆奎屯海纳尔社区一户居民家中,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学生正在检测室内甲醛含量,为居民讲解改善空气环境的具体方法,换来连声道谢。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0周年之际,为引导和鼓励更多青年学生以志愿之名赴西部之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新疆奎屯、霍尔果斯等地开展活动,探访西部计划志愿者校友、参加实地志愿服务,感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中的铿锵力量。
奎屯地处准格尔盆地西南边缘,蒙古语译为“寒冷”。自1975年建市至今,它已从一座戈壁小镇蜕变为祖国西北边陲的璀璨明珠,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变迁,离不开接续而来的援疆力量。
“奎屯的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是我校对口支援学校之一,长期以来,化工学院与该校石化学院联系紧密,在日常教学、项目课题等方面都有合作交流。”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化工学院辅导员左家林带着团队成员走进奎屯海纳尔社区服务站,与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一起开展入户检测甲醛志愿服务活动。“希望学生们能在实践过程中明白所学为何,真正明白志愿服务的价值和意义。”
从奎屯一路向西,直到喀拉布拉克山南脚下,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乡加尔苏村的孩子们正等待团队成员的到来。成员们为他们带去大米清油和学习用品,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和未来规划。为短时间内消除陌生感,团队成员赵辉拿出准备好的足球,和孩子们玩成一片。大家跳起富有哈萨克族特色的民间舞蹈,笑闹声回荡在村口上空。
“临走前,小朋友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我第一次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意义,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能拥有影响人生的力量。”赵辉和孩子们约好,下一个暑假再一起踢球。“希望我能永远记得这次相遇带给我的感触,未来尽我可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7月20日以来,陆续抵达新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已近万人,今年是该项目实施20年来人数最多的一年。作为首批实施西部计划的省份之一,先后已有20批、4.4万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新疆,服务领域涉及文化教育、基层社会治理、健康医疗、服务基层建设等多个方面,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2021届毕业生张庆武就是其中之一。
“新疆虽没有江南水乡的诗意柔情,但有最广袤的土地,我在这里完成了从普通大学生到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转变,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乡。”从常州到霍尔果斯,4300余公里,是张庆武的成长之路,也是他的奉献之路。他向团队的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两年多的实践经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西部计划”,在西部基层绽放最美青春。
除了以自身经历作为勉励,张庆武还带着团队成员来到霍尔果斯国门文化展示馆,亲身感受“千年驿站、百年口岸”的发展历程和红色传统。从张骞通西域、设立都护府到第一本共产党宣言经霍尔果斯口岸传入中国,从援华物资的不断输入到合作中心设立的独特历史风貌,团队成员沿馆参观,领悟老一辈革命家爱国护边、爱疆戍边的精神价值,也身临其境感受着边疆的发展活力。
“边疆城市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正是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的地方,等待年轻的我们去书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实践团队成员、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金奖获得者吕静怡希望未来有机会到西部投身志愿服务,在火热的实践课堂中锻炼本领,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材。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编辑: 柏丽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