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记者 苑青青 通讯员 南秾宣 )1月7日,南京农业大学召开2023年社会合作创新发展大会,现场发布了该校年度十大农业科技应用成果:宁香粳9号、水稻新品种W088、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水稻无人机智慧施肥技术、大豆苗期病虫害种衣剂拌种防控技术、“菌-矿-肥”新型土壤修复剂应用技术、国际足联标准运动草坪综合管理技术、功能性百合新品种与绿色栽培技术、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和细胞培养肉创制和产业化核心技术。
据了解,这十大农业科技应用成果充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区域发展需求和产业需求,有效助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如万建民院士团队选育的水稻新品种W088,其谷蛋白含量只有正常品种的1/3、球蛋白缺失,适合肾脏病、糖尿病病人食用。据团队成员刘世家介绍,该品种已与相关单位开展研究,已初步获得W088在肾脏病和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研究团队选育的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全程只吃人工配合饲料而不是以往的杂鱼,既能外形“肥美”,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据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张定东介绍,这一品种已在江苏推广50万亩,助力蟹农每亩增收1000-2000元。
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农业科技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如何用科技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科技资源聚集、转化和应用。
在主旨报告环节,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徐鸣聚焦智慧农业,讲述了政教企跨界协作的未来方向和可行做法。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盖钧镒结合实践阐明了大豆产业科技与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和未来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波大学教授陈剑平政通过分析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清远模式”,介绍了政府“软投入”推动乡村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表示,南农大始终与国家经济社会大局同频共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同向发力,切实用“助力乡村振兴、筑牢大国粮仓、守护绿水青山”的社会合作成效,深刻践行“强国建设,教育何为;农业强国、南农何为”的发展命题。他说,新发展阶段,南农大将和合作伙伴携手并进,立足人才振兴,扎实培养学得好、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自立自强,切实把科技竞争力转化为强农富民的实际生产力;坚持强农兴农,不断发展壮大地方优质特色产业,持续推出一批在全国叫得响、在地方推得开、在老百姓心中有影响的社会合作新方案。
据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介绍,去年,学校研发形成653项专利、品种、软著等新成果技术,近三年则为2013项。2023年,学校的成果转化合同额、到账额创历史新高,较前三年均值分别增长了129%、128%。此外,南农大还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考评中荣获对口技术单位第一。他表示,本次公布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就是为了引导农业科技的研究创新以应用转化为导向,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质量,让成果真正地走出实验室,走向大地、走向百姓。未来,南农大将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技术转化应用范围服务长三角、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会上,南京农业大学还与多家企业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和产学研合作签约。大会现场,南京农业大学定点帮扶的贵州省麻江县和来自南京、连云港等国家农业园区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项目和成果的推介。
编辑: 苑青青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