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癸卯兔年的最后一天。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上来往车辆不断,仍有许多人还赶赴团圆。在开往南京方向的一侧道路上,清障管理员张赟的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同事的语音消息,他注视前方,留心观察路面车况。车窗外侧,一辆辆挂着“苏”“沪”“浙”“皖”“豫”“鲁”车牌的车辆向前驶去,轮胎压过震荡标线的声响、绵延车流亮起的红色尾灯,具象化了这场名为“春运”的浩大工程。
归家路上,行驶的终点是家,途经的风景则凝聚了一批批保障人员的心血。
在里程约250公里的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中,全长45公里的无锡段虽不是最长,却汇集了5条高速公路的车流,成为江苏高速路网断面流量最大的路段之一,也是苏南高速路网东西向的“大动脉”。保障这一路网“大动脉”的畅通,变成了宁沪公司无锡管理处的首要任务。2023年,无锡养排中心累计实施清障9317起,约占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清障量的36%。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路网现状催生了无锡段超饱和流量的常态化。今年春运至今,无锡东段的日均断面流量已经达到18.75万辆。为了保障道路安全畅通,我们45名清障员暂停休假,4个班组满负荷运转,还通过党员示范车移动服务站给过往司乘提供换胎、饮用水、新能源车辆补电等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宁沪公司无锡管理处养排中心主任丁志伟表示,团队依托G2/G42重合段的14处应急救援港湾和5座救援驿站,前置应急救援力量,每个点位配备一大一小两类清障车,另有重型吊车24小时待命。“我们就是要把清障救援力量部署到最前沿,争取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排除险情,保障道路畅通。”
驾车从无锡管理处养排中心出发,沿着上海和南京两个方向的道路来回巡查占道特情是所有清障员的日常。9号下午,正在南京方向巡查的张赟拿起对讲机,提醒不同路段的同事注意车辆动态和作业安全。
“上海方向,两辆小车碰擦。”对讲机里传来声响。
张赟车速不变:“不用特意赶过去,很快就有救援力量到现场。”
在所有清障员心里,清障就是和时间赛跑,救援每延迟一分钟,就意味着后方车辆积压可能超过一公里。为了提高保畅效率和方便过路司乘,无锡管理处将部分收费亭改建成轻微事故快速处理亭,设置在辖段应急救援港湾内。“过路司乘可以直接把车开到轻微事故快速处理亭,根据操作索引和后台工作人员提示进行APP远程办理,节省事故处理时间。”张赟说。
张赟巡查的同一时刻,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指挥中心的数双眼睛也锁定大屏。透过大大小小的屏幕,全长45公里的无锡段路面实况传输进来。一旦发生险情,调度中心将承担起“指挥大脑”的功能,及时下达指令,并协同高速交警和交通执法部门及时开展处置。
“这些年我是越来越忙,但心里也越来越踏实。”已经在调度中心工作快16年的魏勋是同事眼中的“老师傅”,他的眼睛扫过不同的监控界面,往来车辆的画面在眼镜上留下一片反射光影。16年里,魏勋见证着无锡段路网设施的变革,也体会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以前受限于设备和协作方式,我在调度中心看到的情况可能没法精准传达给交警,耗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太高。”如今,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摄像头的布设密度达到平均1公里1个,相关数据接入AI平方事件监测平台,实现道路特情的主动监测、智能推送,调度员在监控画面上可以实时俯瞰或放大路面车况;同时,联合高速交警和交通执法深化“一路三方”协作模式,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最大程度提高特情处置效率。“这些年来,大家的安全意识越来越高,我们调度员的责任也越来越大,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9号下午,沪宁高速公路无锡段的车流不息,路灯也渐渐亮了起来。高速路上的万千灯火里有父母对孩子的牵挂,也藏着阖家团圆的期盼。而在种种情绪之外,驾驶橙黄色救援车的清障员和注视整个线路的调度员们,默默守护着每一位过路人,再目送他们开往家的方向。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喻婷
编辑: 喻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