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四港镇秦潭村紧邻黄海,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渔业村。曾经的秦潭村人靠海吃海,但前些年,渔业资源的减少,加上持续实施的减船转产、伏季休渔政策,许多渔民感到了钱袋子紧缩的阵痛。
如今,全村仅剩59艘渔船从事出海捕捞作业,靠捕捞获得收入的的渔民不过400多人,其中有三分之二还是外来劳动力。渔村靠海不出海,渔民们的就业、生活要怎么办呢?
秦潭村党总支书记彭勇说,离海上岸后,渔民仍然可以就近找到工作机会,保证收入的稳定——村里借助附近吕四港经济开发区引进的大企业发展契机,将50多名上过大学的渔家子弟引荐进企业,从事技术、管理等工作;去年,村里又建成一个投资额超千万的海鳗养殖场,一下子增加了50多个就业岗位。
秦潭村2500多个青壮年“渔二代”中,大多数靠海不出海,不是在傍村而建的大唐电厂等大企业上班,就是在村内7家较大规模的冷冻、渔具、水产品加工及养殖企业拿工资,再或是在村中心繁华街道开店创业。
繁华街道上100多个商户、作坊不断发展壮大,吸收了秦潭村富余劳动力500多人。村里利用原有中心街道,大力扶持商贸休闲餐饮业,吸引各路前来渔区观光的游客,服务数千外来务工人员。
外来务工人员带动了村里消费的增长。“有几千号人在这边小镇上,餐饮住宿开始活跃起来了。这个街不是太长,大概500米,有20多家小餐馆,现在晚上到后半夜还有人在吃饭、吃烧烤”,彭勇说。
除了在村里,秦潭村还“走出去”,外出创业,在武汉经商的就有130多人,不少村民还通过水产品冷藏、物流运输挣到了钱。秦潭村从低迷中振作了起来。
村里近两年对环境卫生进行了持续整治,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清理了大部分河道,发动大家对宅前屋后进行重点整治,装路灯搞亮化,修陈旧破损道路。村里还利用国家建设沿海公等级公路的拆迁机会,将全村350多户拥挤、破旧的老房拆除,统一安置到整洁、漂亮的别墅小区。
通过对环境卫生的宣传与整治,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在稳步提升,“就算是外来人员也乐于在这边务工,因为本地治安较好,收入相比之下也比较高”。
旧渔村过上了新生活,村民们的娱乐活动也丰富起来。5年前,村党总支搭“快乐舞台”、建“渔家书屋”、成立业余歌舞演出队,让更多的渔民乐享美好生活。对于喜欢跳广场舞的村民,村里还特别提供了场地、电源和灯光。
盛夏时节,每逢夜幕降临,秦潭村的两支舞蹈队、演唱队就在村街区广场和村党群服务中心场院载歌载舞。海风伴着音乐,吸引着更多的渔民群众加入联欢,这就是旧渔村美好的新生活。
编辑: 张苏宁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