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时节,洪泽湖畔蟹肥膏黄、古徐大地果蔬飘香。从县城到偏远乡村,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四好农村路”在泗洪大地上纵横交错,聚人气,揽财气。
12月22日,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主办的“我们的小康路——江苏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脱贫攻坚之路”泗洪站启动。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金凌表示:“我们的小康路”主题宣传活动,是交通运输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宣传部署和省委宣传部“决胜小康奋斗有我”主题宣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泗洪站的“脱贫攻坚之路”,将重点展示全省“农村公路+交通扶贫”取得的成效,集中宣传泗洪经验、做法。
泗洪县是长三角经济区、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多重国家战略交叉辐射区,也是名酒之乡、螃蟹之乡、生态旅游之乡、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四好农村路”串联泗洪古色、红色、绿色的特色“三色名片”,打造“泗水流年,归途如虹”特色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致富路“甩掉”贫穷帽
蓝黄红三色的道路中心线画出一条亮丽的乡间风景线,沿途楼房整齐美观,田间大棚连接成片,上塘镇垫湖村已不再是“破草屋、漏风墙,扯把稻草就当床”的贫困旧貌。
“2009年前,进村道路还是3米5宽的水泥路,两辆农用拖拉机都不能并行,村里只有三辆车。”垫湖村党委书记周磊说,“扶贫先扶志,只有先通交通,思想才能通。”2016年县委县政府投入1.2亿元,修建了一条从宁宿徐高速南互通枢纽直达西南岗腹部地区的上塘垫湖连接线,直接减少西南岗片区上塘、天岗湖等地交通绕行28公里,村民从家门口就可直达县城。
路通了,产业来了。纺织厂、水厂、粮食烘干厂相继入驻,碧根果育苗红火,促进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带动周边3个乡镇近10万人口脱贫致富。垫湖村续写“春到上塘”新篇章,成了浓缩版的“乡村振兴战略”先行示范区。2019年,垫湖村已实现全部脱贫,截止 2020 年 7 月底,人均年收入已全部超过 7500 元。
“四好农村路”既将致富产业引进来,也把致富产品送出去,地处省道330和县道青临路交叉口的缤纷泗洪小龙虾产业化联合体就是其中一例。
2020年1月,联合体将原有3栋扶贫厂房改建为小龙虾、河蟹等水产品基地,与全县26个稻虾养殖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依托有利交通区位优势,利用线上销售、品牌运营等新方式,将泗洪特色水产品24小时不间断通过泗洪青临线售至华东各地,年销量高达5000吨。”缤纷泗洪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权权说。
过去,泗洪水产养殖户存在高峰期卖虾难、价格低等问题,联合体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订单农业,以高于市场价1元/斤直接收购,累计带动1000户养殖户亩均净增收200元。同时,项目长期用工100人以上,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农路+电商物流”让乡村从“通上车”向“富一方”迈进,特色水产开上新农路,带领村民开往幸福。
新农路“散发”古酒醇香
双沟酿酒历史悠久,早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就被钦定为“明皇室贡酒”。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南临淮河,东濒洪泽湖湿,具有天然酿酒优势,所酿制的双沟大曲在1955年全国第一届酿酒工业大会上,被评为甲等佳酒第一名。一进双沟酒厂,便酒香扑鼻,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
“过去,交通不便,路面坑洼,运输原辅材料的车和采购成品酒的车都难进,产业基地门口经常排起1公里的长队。”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任建回忆。当时,本地农户种植的小麦、高粱、玉米等酿酒原料往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送到酒厂。“现在农路发展,道路变宽,路况更好,农户种植收割后运输更加快捷,只要半小时就能到达。”
双沟酒厂已将自动化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物流仓储架等高科技运用于生产,新改建的双五线更让企业搭上高质量快车道,双沟酒加速运往全国,营收也飞速提升,从2010年的15.07亿元增至2019年营收43.54亿元。
红色路“弘扬”红色精神
泗洪在抗战时期是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刘少奇、陈毅,彭雪枫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片红色沃土上留下过光辉足迹。位于洪泽湖西畔的大王庄曾是新四军四师师部、淮北区党委、淮北行政公署所在地,被誉为“淮北革命圣地小延安”。
红色文化需传承,县委县政府2017年以来,先后投入近4亿元用于新四军四师师部修复重建并配套提档升级县道青临线及新四军四师师部大王庄路网,打造了“畅、洁、绿、美、安、舒”的交通出行环境,积极发展“农路+红色旅游”的新模式。自2019年3月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省级领导调研指导42批次,承接各类专题培训班1920批76500余人次,散客58万人次。
如今,大王庄已成为宿迁市“五大教育基地”示范点,所在乡镇半城镇已申报红色小镇,雪枫墓园等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与绿色生态旅游产业高度融合。
网红路“直通”网红景点
冬日的洪泽湖丝毫不见萧条之景,褐色的芦苇丛倒映于碧波之上,轻轻摇曳,波光粼粼,黑色水鸟盘旋翱翔,惊起涟漪点点。作为泗洪的“掌上明珠”,洪泽湖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独特,但路难走,再美的景色也只能“孤芳自赏”。
2013年,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投入近6亿元打造了一条25公里县城至洪泽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的通湖大道。通湖大道开通后,从县城到湿地只需20分钟,为推动洪泽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注入强劲动力。通湖大道已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变,成为集道路、航道、水景、产业、镇村布局、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公路。
受交通运输的辐射和带动,洪泽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游客翻番,于2017年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录,并先后荣获中国十大生态休闲基地、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国际魅力休闲湖泊”称号,2019“美丽大湿地”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
一条路通家门,特色产品遍华东;一条路通产业,古酒香飘各地;一条路通基地,红色精神远扬;一条路通湖泽,绿色生态治愈心灵......泗洪深耕生态与文化特色,已走出一条特色致富之路,打造出脱贫攻坚的“泗洪样板”。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 芦艳
编辑: 宫燕敏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