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损耗和浪费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等于93亿吨二氧化碳,如果按照一辆汽车每年排放2.7吨二氧化碳来计算,这些温室气体相当于34亿辆汽车的排放量。这是南林大生物与环境学院殷珂教授团队研究的最近成果,并发表在Nature Food(《自然-食品》)上。
全球食品系统一年排放186亿吨二氧化碳
食品系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2021年,《自然-食品》曾刊登论文,显示2010年全球与食品生产有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等于173.18亿吨二氧化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等于525亿吨二氧化碳,也就是说,食品系统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的33%。
粮食储藏不当发霉、果蔬在运输中变质、食品未被食用就扔掉……据统计,每年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粮食损失或被浪费。在整个食品系统中,一部分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正常的生产、加工和消费,另一部分则来自损失和浪费。殷珂介绍,2010后,全球范围内食物损耗与浪费中隐含的温室气体排放未得到量化,人们对其具体分布也知之甚少。2020年,他率领团队瞄准这一空白展开研究。
要知道食物损耗与浪费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首先要先计算出整个食品系统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团队根据统计绘制的全球食品“碳排图”
“一般,全球的食品质量数据会滞后5-10年,到我们研究时,2017年的统计是最新数据。”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各国家/地区数据为依据,团队借助已有研究成果计算出2017年全球7个区域(164个国家)、4种食品类别(谷物、豆类和其他产品,根茎类和油料作物,蔬菜和水果,肉类和动物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等同于186亿吨二氧化碳。其中,肉类和动物产品的排放量占据主导作用,约等于115.3亿吨二氧化碳。
食品损耗浪费碳排放占食品系统一半
计算出食品系统碳排放总量仅是开始,测量出隐藏在食品损耗与浪费中的碳排放才是更大挑战。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有关定义,团队结合研究实际将食物损耗与浪费分为供应链和处理两个阶段。供应链包含收获、生产、储存等9个部分,处理阶段主要指厨余垃圾的处置。
在团队开展研究之前,已有学者研究出食品供应链阶段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方式。“通过借助已有研究成果,我们算出了2017年全球食物损耗与浪费在供应链阶段隐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等于64.5亿吨二氧化碳。” 南林大生物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第一作者朱婧雨告诉新江苏。
至于处理阶段的碳排量,团队创新采用生命周期评价建模,最终算出,2017年全球食物损耗与浪费垃圾管理阶段隐含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等于28.4亿吨二氧化碳。以上两项合计,2017年全球食品供应链和垃圾处理阶段损耗与浪费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等于93亿吨二氧化碳,几乎是食品系统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一半,相当于34亿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
团队多方比较还发现,不同食品类型的温室气体排放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全球食物损耗与浪费供应链内隐含的温室气体排放中只有2.4%来自蔬菜和水果,而肉类和动物产品占73.4%。“也可以理解为,减少肉类和动物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能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殷珂解释道。
欧美食肉量二氧化碳排放达32.6亿吨
“我们除了报告不同阶段食物损耗浪费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还研究了各种政策和技术干预措施下的减排情况。”殷珂认为,学者进行学术研究不仅要关注科技前沿,更要着眼于发展实际,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
殷珂(左一)带领学生做实验
2021年9月29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提出,到2030年实现全球粮食浪费减半。团队预估,若全球粮食浪费减半,每年食品损耗与浪费供应链内隐含排放将随之减少32.3亿吨二氧化碳,食品损耗与浪费在垃圾管理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将大大减少,约等于14.2亿吨二氧化碳。
根据计算出的碳排量,研究团队分别从饮食结构和垃圾处理技术方面提出减排建议。“我们建议减少肉类和动物产品的生产、食用,因为这类食物碳排放量最大。”殷珂介绍,统计显示,欧美国家每人年均食用量约353.7公斤,该地区肉类和动物产品从生产到消费阶段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32.6亿吨二氧化碳,“建议这些地区减少肉类食用,通过增加谷物、及蔬菜水果的食用量来补足日常所需热量。”
技术方面,研究建议可推广堆肥和厌氧消化技术减少垃圾管理阶段隐含的碳排放量。“堆肥指把厨余垃圾、秸杆、泥炭等聚集在一起发酵,最终将使垃圾变为具有商业价值的有机肥;厌氧消化指将厨余垃圾在内的垃圾进行厌氧处理,让有机质转化为能源。”殷珂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苑青青/文
编辑: 苑青青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