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殷嘱托,谨记于心,笃之于行。江苏省“两会时间”将至,新江苏传媒推出系列报道“总书记嘱托鼓舞了我”,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听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的履职心声。
本期,我们邀请到江苏省人大代表,省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明,就“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讲述践行嘱托的新作为、新成绩、新展望。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在江苏考察时,希望江苏“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请您立足自身岗位,谈一谈您的理解和这句话对您的鼓舞。
陈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赋予江苏“四个新”的重大任务,其中第二个就是“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对江苏省港口集团来说,“强链”就是要发挥港口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辐射范围广的优势,强化高质量的服务供给,为江苏产业集聚塑造竞争新优势;“补链”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物流通道网络建设,特别是发挥江苏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资源优势,加快推动“水水直联”“通港达园”,解决物流运输中的堵点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延链”就是要进一步提升港口与产业的融合水平,推动港口物流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推动港口功能与产业布局更加协同。
记者:总书记强调,希望江苏“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请您就提升港口综合枢纽能力,谈一谈港口集团的践行。
陈明:水运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省港口集团制定了“158”的发展战略,提出“打造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世界一流港口”这一整体目标,重点从“打造世界级内河港口集群、构建面向全球双向开放的航运体系、建设要素配置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更强的物流供应链体系、打造品牌卓越的区域水上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和港航工程产业体系”五大战略方向入手,加快建设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联动更畅、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更高质量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记者:交通运输如何更好支撑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想请您就自身职责谈一谈未来方向、设想与建议。
陈明: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服务支撑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上,下一步,我们一是以长江经济带、京杭大运河、淮河入海通道为依托,构建“通江达海、连接内陆”的内循环航运物流网络;二是强化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建设,深化与国际重要港口互联互通,开辟至重要战略物资基地的国际远洋、近洋海运直达航线,提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江苏的集聚辐射能力;三是加强自有航运能力建设,加大运力投放,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航运企业,更好支撑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唐韵/文 李佳媛/海报
编辑: 唐韵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