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近期去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黄刘氏、傅兆增、马秀英举行“熄灯仪式”,共同悼念去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提醒世人不忘过去、珍爱和平。
1937年12月13日,日寇铁蹄侵入南京,30万同胞惨遭杀戮,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成了人间炼狱。战争的硝烟散去后,曾目睹这场浩劫的幸存者带着满身疮痍,成为不可撼动的历史铁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幸存者老人都已步入垂暮之年,逐渐走向凋零。
9月19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黄刘氏去世,享年96岁;9月20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傅兆增去世,享年85岁;10月19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去世,享年99岁……短短一个月里,陆续三位幸存者离世。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61人。
纪念馆史料陈列厅负一楼,百名幸存者照片灯箱组成的照片墙间,黄刘氏、傅兆增、马秀英三位去世幸存者照片由明转暗,老人历经沧桑的面容渐渐融入黑暗,永远定格在历史的注视里。亲属们手执白菊依次走近照片,向亲人做最后的道别。
“我从历史走来,所以我更珍惜如今丰衣足食、孙儿承欢膝下的幸福。”傅兆增之子傅强至今记得父亲曾说过的话,也从未敢忘这片土地上曾发生的深重苦难。“1937年冬天,奶奶和祖姑母带着襁褓里的父亲避难,在长乐路碰到四处放火的日军,父亲的腿被子弹打中,疼得直哭,被奶奶死死捂住嘴,拼尽全力逃了回家,可怜祖姑母当场就被打死了。”
亲历过前所未有的浩劫,傅兆增更懂得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多年来,每逢纪念馆组织和平交流活动,他都尽可能来到现场,反复讲述着当年地狱般的一幕幕,呼吁世人珍惜和平。“作为后人,我们要接着传承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让和平的声音一直传播下去。”
青史昭彰,生生不息。纪念馆副馆长时鹏程表示,幸存者们将他们用生命凝成的记忆传递给了我们,我们有责任将这段历史记忆永久传承下去。“每个人心中都能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徐洁
编辑: 柏丽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