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排列的房屋,敞开式的院落,干净整洁的村道,村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在宿迁市泗洪县界集镇东湖家园,村民正过上“向往的生活”。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美丽田园乡村,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如何让百姓住得好、行得畅,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农房改善、社区治理让乡村宜居宜兴
“决不能让群众住着危房被小康”是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截至目前,苏北建成一大批农村新型社区,推动乡村形态的改变,展现了美丽乡村现实模样。“十四五”新开局之际,省政协委员,宿迁市市场监管局信用与风险监督管理处处长赵宗安提出,未来要持续稳定推进苏北农房改善工作。
“苏北五市平房占比大、旧房占比高,建于2000年之前的旧房屋达444.36万宗,占农房总量的66%,个别市达到73%。2035年前,这些房屋将逐渐老化损毁。”赵宗安说。因此,要尽早启动苏北农房后续改善工作,按照房屋年轮滚动推进,有序撤并人口规模小、分布较偏远的村庄,重点加快集镇区提升改造,实现人口富集。
在进行农房改善时,赵宗安特别提出要注重和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完善配套设施,聚焦农村路网、水网、电网、气网、通讯网五大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实施长效管理,创造优良社区环境。
农房改善实施后催生一大批农村新型社区,也让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把数字化治理作为基层治理转型升级的着力方向,建好系统,搭好平台。既要管好舆情,又要有效互动,与更多的新人群、新组织、新社会力量加强沟通,建立协同治理新机制。”赵宗安说。
“四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搭起“康庄大道”
道顺民心畅,路通百业兴。在苏北农村,平坦的水泥路纵穿农田,满载的货车往来繁忙,昔日功能单一的阡陌小道,蝶变为“四好农村路”,搭起了百姓出门的交通要道,还为百姓富裕、乡村振兴搭起“康庄大道”。
江苏省人大代表,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江苏交科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民革淮安市副主委孙蔚介绍,截至目前,淮安已经累计建设农村公路2313公里、桥梁521座,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所有县区全部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县(区)。
尽管前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长期宏观的角度来看,孙蔚认为还有“硬石头”要搬。“经过多年努力,长三角区域交通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区域内部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尤以淮安更为明显。”孙蔚说,“从公路网络建设上看,二级及以上公路在公路网中的占比仅为2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交通基础设施不足,项目、技术、人员流动意愿不强,使得整个苏北地区发展陷入到被动局面。
“交通条件的改善,除了能带动地方经济,加速人才资源的转化,也为区域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凭借乡村交通的发展让民生服务再上新台阶。”孙巍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周永金喻婷黄琰唐磊冯晓丹
编辑: 周永金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