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饮料、“熬夜”人参茶、叶黄素软糖、红参松茸巧克力……最近,含有功能性营养元素的零食在年轻人中刮起“新风尚”,当零食和养生健康划上“等号”,他们就像抓到了“续命稻草”,形成了一套逻辑自洽的养生模式。
脱发、熬夜,00后也“养生焦虑”了
相比于需问诊开方的中药调理和单调苦涩的西药保健品,开袋即食、口感良好的养生零食,迎合着当代年轻人“轻养生”“懒养生”的理念,成为了他们新的养生方式。
新江苏针对“90后”“00后”养生现状发放了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仅有1人认为自己没有产生过健康焦虑,而脱发白发和熬夜失眠是他们最为普遍的健康问题。
64名“00后”中有超过81.25%的人担心自己掉发脱发或熬夜失眠,比例甚至超过“90后”的71.4%。“掉头发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一株蒲公英”,19岁的欣怡在社交媒体上吐槽自己头顶毛发越来越稀薄、发际线一年比一年高,引起了不少共鸣。
调研对象中,超过60%的人曾在过去一年内通过食用养生零食来缓解健康焦虑,并有68%的人认为这样的方式对健康是有用的,或者至少有心理慰藉作用。
“护发、护眼、美白……这些关键词特别吸引我,感觉自己吃得更健康了。”趁着电商大促,“90后”上班族严心悦购入不少养生零食。她把平时爱吃的黑芝麻糊换成了黑芝麻丸,囤了减脂要喝的酵素粉,还首次尝试了最近大火的“一整根”熬夜人参水。“味道还不错,算是心理安慰吧。”
这种消费偏好也在电商平台上显现出来。在淘宝直播“新健康消费”类目中,90后和Z世代的成交额占比从2018年的34%上升到2020年的50%。《2022天猫国际消费趋势前瞻》显示,消费者从天猫国际平台购买的养生保健产品呈现没有吃药感的“零食化”趋势。其中,90/95后人群更偏好综合营养餐包和功能性零食等新的保健品形态。
动辄数百上千元,换个“花样”价格就翻倍
“熬夜神器”“补气血”“养发固发”……各种养生“标签”被放在醒目位置,吸引着“朋克养生”的年轻人。他们一边自嘲,一边把“功能性”零食装进口袋,这催生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高单价、高收益则是让资本不断涌入的根本原因。
以最常见的维生素为例,一瓶100片装的维生素药片售价只有几元钱,但加入各类糖醇、制成茶饮或软糖,就可以卖到几十元至上百元不等,大大提高了商家收益。
“卖这么贵,是智商税吗?”
通过在搜索引擎及1688采购批发App检索,新江苏发现,此类复合软糖的加工难度不高,“贴牌”代加工的价格在10-50元不等,远低于电商平台上动辄上百元的售价。
此外,把人参、灵芝、松茸等名贵中药材加入零食也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制作方式,加上这些标签后零食“身价飞涨”。某品牌售卖的灵芝果冻,一盒仅有9条却可以卖到五百多元,而购买过该产品的用户在评论中表示,灵芝在配料表排在第十三位。
新江苏还发现,“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人参”经常出现在各类养生零食的配料表中,其中包括最近大火的 “一整根”人参茶,配料表中仅有人参和水两项,售价19.9元。而在同一电商平台上,这类人参价格在1至5元之间,批发价更是低廉至几毛钱。
营养元素含量低,养生零食不“养生”
造型可爱、包装精美的养生零食,被寄予了众多功效期望,花样百出的养生零食真的有效吗?
“推荐一天摄入两颗”,某品牌叶黄素软糖宣传网页中标注出建议食用量。“叶黄素脂排在最后一位,即使蓝莓浓缩果汁也有相关营养元素,含量也是很少的,少量摄入作用不大。”南京鼓楼医院临床营养科行政副主任陈晓甜通过配料表判断,这款产品中一颗软糖中仅包含1-2毫克叶黄素,而人体一天所需为10-20毫克,当过度饮食不均且视力欠佳时,则需要补充30-40毫克,才能达到效果。
在含量极少的情况下,复杂的配料表和加工方式也让它们的功效性能更打折扣。为保障零食口感,不少商家选择果冻、软糖等适口性较高的零食品种混合营养元素加工生产,而这类产品的制作通常需要高温加热后冷却凝固,高温环境下各类营养元素的功效难免会有损耗。
含有中药成分的零食,虽然剂量微小,但也不可随意食用。“一般而言没有危害,但也要因人而异,不可长期依赖食用。”陈晓甜表示,食补最讲究辨证论治,因人施药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时疲惫并不能一味地进补。网友“爱生活的婷婷”就因加班熬夜购入了“人参茶”,谁知连喝数天却流了鼻血,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是熬夜导致的肝火过旺。
“营养类零食虽然在适口性方面有所改善,但因其中所含的成分过多,且不像药品一样标注统一用量、成分简单。反而把简单的营养补充过程复杂化了,让普通人很难去判定食用频次及食用量。孩童及老人因嗜甜过多食用,还容易引起龋齿、血糖不稳定等不良症状的情况。”陈晓甜建议,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可到医院进行日常体检,并辅助检测身体微量元素情况,在医生或营养师的专业指导下按剂量补充,或日常食用维生素B群等混合型保健品,均衡补充营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李梦迪 童棹凡
编辑: 李梦迪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