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祀我殇胞。2022年12月13日,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汉中门、上新河、中山码头等南京市17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各界人士深切缅怀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上午10时,南京街道上,行人、车辆纷纷驻足,脱帽低头默哀,汽笛声低沉回旋。
南京市汉中门大桥东右侧丛葬地纪念碑前,穿着校服的学生、头发花白的老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在此肃立,悼念遇难同胞。天空中,白色的和平鸽集结盘旋。
87岁的杨斌和82岁的羊蓉珍夫妇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退休教师,两位老人在纪念碑前久久伫立,眼眶中噙满泪水。 “我们常和孩子们讲,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南京市二十九中致远学校初三学生排队献上白色的菊花,向遇难同胞致哀。“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作为南京学子,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初三学生吴欣洁说,这是她是第三次跟随学校参加悼念,“纪念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警示未来。每天上学放学我都会经过纪念碑,想到曾经的悲剧和灾难,都会激励自己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报效祖国。”
长江边,凛冽的寒风吹向岸堤。苍松伫立在上新河地区丛葬地周围,一片肃穆。
来自建邺区的机关干部代表等近百人来到这里,胸带白花、整齐肃立,悼念遇难同胞。纪念碑前,人们将胸前的白花别在碑旁的松树上,献上一束束白菊,深深鞠躬以表哀思。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市,我大批解除武装之士兵和群集上新河一带难民,共二万八千七百三十余人,悉遭日军杀害于此处。”碑文上的字字句句,铭刻下不容忘却的历史。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爱国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责任,我们也要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市民陈健伟已经连续7年来到上新河地区丛葬地参加悼念活动。他说,和平来之不易,要把悲痛的历史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为祖国多做贡献。
扬子江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遇难同胞纪念碑庄严矗立。上午10点,学生以及市民代表、机关干部代表等各界人士齐唱国歌,一片肃穆。10点01分,轮船汽笛声便随着低沉急促的防空警报响彻扬子江上空。前来参加公祭的市民垂首默哀。
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初一学生王依桐在现场告诉记者:“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更应当从历史中汲取前进动力。‘少年强则国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是青少年的使命和担当。”
57岁的葛德宝又一次带着3岁的孙女前来祭奠。“就是想让后辈们铭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长大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他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强慧娟 李梦迪 童棹凡 王心婷 胡秋阳
编辑: 强慧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