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江苏盐城滨海县八滩镇农田里,大片绿色藤蔓覆着圆滚滚的甘薯。割藤开挖后,甘薯尽数装车,农田里残留着零星的黑色降解地膜,也将在数日后消散殆尽。
“今年用了降解地膜,前两个月和普通塑料膜没什么差别,还差几天满三个月的时候,地膜突然开始破裂了,红薯也不需要地膜的保护了,真的是刚刚好!”滨海县八滩镇甘薯种植大户徐冬兵站在田埂上,望着300余亩甘薯地,面露喜悦。
徐冬兵所用的地膜,是江苏省农科院农用新材料创新团队研发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为推动滨海甘薯产业绿色升级,江苏省委驻滨海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与江苏省农科院主动对接,引进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到八滩镇甘薯产业中,建立甘薯“节药、节水、节肥、节工”覆膜种植新模式,为当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新的路径。
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甘薯作为健康保健食品越发受到市场普遍欢迎,尤其在大中城市中消费量增长幅度较大,江苏全省优质鲜食甘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地膜覆盖是甘薯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传统PE地膜使用会导致土壤透气性差,不仅影响甘薯块根发育,收获机械作业时易发生地膜缠绕降低效率,残膜还会裹挟在土壤里,影响后茬农作物的生长。
“这款甘薯专用的秸塑复合生物降解地膜,是通过专用技术将秸秆和高分子材料融合在一起制成的,性能得到了提升,也完全满足甘薯的种植需求。”据创新团队负责人徐磊介绍,针对江苏地区甘薯栽培气候环境与生长习性特点,团队在原有生物降解地膜基础上,用两年时间研制出江苏地区甘薯栽培专用降解地膜,实现了低成本秸塑复合生物降解地膜研制及其在不同场景的应用。“翻耕之后地膜逐渐降解,主要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适时降解还可以提升土壤的透气性,红薯商品性就能同步提高。”
在2022年滨海县八滩镇的甘薯“节药、节水、节肥、节工”覆膜种植新模式推广与示范成功的基础上,亚夫科技服务项目于2023年立项支持“江苏地下根茎类作物生物降解地膜覆盖应用技术示范与推广”。“团队将以亚夫精神为指引,将实用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不断提升技术含金量、含‘绿’量,推动江苏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徐磊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编辑: 柏丽娟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