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充分反映江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激励全省人民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委党史工办、省档案馆和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新江苏客户端和中国江苏网联合承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特别支持的“百件馆藏百年芳华——江苏省百件红色基地馆藏珍品征集展示”正式上线。今日推出第十一期。
一张泛黄的纸上,蓝色的钢笔字清晰可见。“新四军”“苏南报”和一些地名被横线重点标识出来。
“你快觉悟吧!不要把国民党、蒋介石、中央军放在脑子里转,靠他们是靠不住的。今天中国的抗战反攻,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及根据地的地方军、民兵基干队、扩(广)大老百姓来担任反攻任务……”这是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家书。
林晖又名林正富,1921年出生在江苏丹徒蒲圩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6月,司令员陈毅率新四军挺进苏南茅山敌后地区,打击日寇,节节胜利。在行军路途中,这支队伍“不侵犯群众一针一线”“借物送还,失物赔偿”……抗日烽火的艰难岁月里,骁勇善战、报国为民的新四军精神,在十几岁的林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1940年,他加入新四军,走上革命道路。1945年5月,新四军在粟裕率领下一路南下,到达安徽广德、郎溪地区,驻军休整,蓄养精力,为挺进浙西做准备。林晖在这里给父亲写下了一封家书,却也成了他寄回家的最后一封信。
1945年5月7日,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中华民族抗战胜利在望。国民党当局却继续实行独裁统治,拒绝进行民主改革,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与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形势。林晖在家书中,坚定地选择了光明。
“不要拼(凭)过去的旧脑筋……现在是民主的政府。”在信中,他嘱咐父亲,遇到事情去找共产党解决,“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是解放全人类的,不是为那(哪)一个的。”
林晖在信中说,共产党来了,就是穷人翻身的日子。共产党是为真理的,不像国民党那样的大衙门,有钱有势的走得进去,穷人连衙门口站的资格都没有。
“自这封家书后,父亲就再也没有收到哥哥的来信了。”林晖的弟弟林友夫回忆道。从此他音信全无,生死不知。
直到1986年5月10日,福建省委统战部部长陈虹(林晖战友)来信,家人们才知道,林晖已在1945年9月攻打吴兴伪军据点时英勇牺牲。
如今,林晖长眠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郎部公墓的苍松翠柏中。而他饱含革命信仰的家书则陈列在茅山新四军纪念馆,诠释着新四军的铁军精神。
编辑: 马丽花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