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江苏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得如何?11月27日下午,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省上下积极应对一系列超预期困难挑战,开放型经济发展总体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因素,我省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任务仍艰巨。
系列指标再创新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江苏一直重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全省积极应对多重风险挑战,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对外开放新优势不断彰显。
数据最有说服力。报告显示,一系列指标创历史新高。2022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突破300亿美元、达305亿美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同比增长5.7%。货物贸易进出口额继2021年跨越5万亿台阶后,2022年达5.45万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4.8%。“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806.3亿美元(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对外直接投资190亿美元。
提升的不止“量”,还有结构的“质”。报告指出,我省制造业外资、高技术产业外资、外资利润再投规模均保持全国第一,全省外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800家、累计设立外资研发中心306家。2022年,全省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首超5成、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首超4成,“新三样”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一;服务外包规模连续14年保持全国第一,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占服务贸易比重达到53.9%,规模上升至全国第四位。
亮眼成绩源于不懈努力。今年,我省全面实施“走出去”招商引资,开展“走进跨国公司总部”活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结合推进友城合作、举办涉外机制性活动等率团出访,推动签约75个外资项目,全省80多个团组在境外累计举办200余场招商推介活动。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我省加强重大外资项目资源要素保障,完善外资企业沟通交流机制,让看好江苏、投资江苏成为跨国公司的广泛共识。据悉,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390多家投资江苏。
平台载体能级提升,开放新格局加快构建
平台是产业集聚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可透过各类开放平台的发展窥见一二。报告指出,我省持续提升平台载体能级,不断释放改革创新红利。
围绕开发区转型发展,江苏坚持“一特三提升”发展导向,提出16条举措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全省6家经开区位列2022年度国评前30强,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七连冠”。在交通方面,全省累计开通国际航空全货运线路14条、海运线路90条,中欧班列“江苏号”稳定开行线路23条,运贸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在合作交流平台方面,我省成功举办企业家太湖论坛、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等国际活动,新苏合作理事会、苏港合作联席会议、江苏省—德国北威州合作联委会、江苏—韩国经贸合作联席会议等合作机制保持常态化运作。一场场活动、会议架起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桥梁。
随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深入推进,我省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加快构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1.63万亿元,占比提升至42.6%。在全球格局中,我省与东亚、东盟合作更加紧密。2022年,对第三大市场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6.1%,高出全省8.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为经济发展提供澎湃动能。在江苏自贸试验区这片“试验田”,113项试点任务实施率达98%,近300项制度创新成果“落地开花”,其中2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目前,三大片区累计新增经营主体8万余家,开放度和竞争力居全国同批次前列。
承压前行,用心念好“稳、准、新、优”四字诀
尽管各项数据指标向好,但严峻挑战不容忽视。省人大常委会在关于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恢复乏力,地缘政治紧张加剧,我省外向型经济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因素,我省开放型经济如何承压前行、进一步发展?省人大常委会认为,需从“稳”“准”“新”“优”四字上下功夫。
“稳”字为本,为我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基础。企稳方能实现回升,行稳方能致远。一要稳信心,二要稳预期,三要稳增长。积极保障境外投资更加安全稳健,避免大起大落,实现稳中求进,稳中向好。
“准”字为要,为我省开放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找准发力点。这包括对外部形势和合作方向的分析要准、国际经贸领域机遇和风险的判断要准和对全球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研判要准。比如,政府部门应时刻以全球视野关注前沿技术发展动向,以世界眼光精准判断产业发展周期和产品生命周期。
“新”字为先,为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创新是建设开放强省的必由之路,是获取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然选择。江苏要做好业态创新、举措创新和制度创新。比如,应抓住当前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的契机,推动我省基于产业优势和数据资源优势的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加速发展。
“优”字为胜,不断提升我省在发展开放型经济中的竞争优势。长远来看,“优”化营商环境,调“优”经济结构,做“优”产品和品牌,是跑赢优质资源竞争、提升地区综合实力、确立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根本所在。为此,我省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做优产品和品牌,努力使江苏品牌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记者 苑青青/文
编辑: 苑青青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