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补事项环节精简44.81%、审批时限压缩 60.07%、申报材料减少 24.42%……这是淮安市改革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后发生的新变化。企业不再一个窗口接一个窗口地“绕圈”,而是只跑一趟路,提交一次材料,多方共享、全程通办,由原先的部门逐一审核转变为多部门协同并联审核。
淮安创新启动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按照“系统集成、专窗办理、流程再造、高效便利”的思路,明确“应集尽集、公开透明、高效便利、融合实施”的原则,建立“54321”目标框架体系:“5”是实现集成服务标准化、政策推送精准化、部门审核协同化、奖补流程透明化、系统操作便利化的“五化”愿景;“4”是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键支付”工作机制;“3”是实现审批环节精简1/3、办理时限压缩1/3、申报材料减少1/3 的具体目标;“2”是实现全市域和全事项两个全覆盖;“1”是奖补事项全要素通过财政奖补集成服务平台集成办理。
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着力解决信息不互通、分散审核的问题,企业挨个部门申报奖补事项和奖补资金难以足额兑付的难题,证照未广泛电子化、申报材料多次提交的繁复问题,办理环节多、处理申报慢的问题。改革前申请散、难、繁、慢,企业从申请奖补到兑现时间要耗费40个工作日,而如今坐上“火箭”的申报材料只需10个工作日就可完成审核并发放奖补。
改革在全淮安市域开展,范围涵盖全市8个县区、市直18个部门、46项政策,梳理上线588项财政奖补业务项目,在集成服务平台集中展示,申报、审批等各环节均在该平台完成。
“这是全国首个设区市全市域、全事项、全流程财政奖补集成服务改革,我们努力做到以‘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少跑腿’。”淮安市行政审批局审改处处长傅宁说。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编辑: 童棹凡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