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疫情防控需要,今年过年南京博物院民俗馆的线下活动取消。作为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部副主任,王美诗以身作则,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一家人决定留在南京过年。
以前春节回重庆,一大家子三十几口人聚到一起,热热闹闹,今年虽然回不去,但父母已经寄了两批腊肉香肠,让王美诗在南京过年也有重庆味道。她唯一的遗憾是,吃不到夹沙肉,“夹沙肉是重庆过年时才会吃的美食,红烧肉里面夹豆沙,重庆老一辈人都会做,好久没吃还挺嘴馋的。”
王美诗大学专业与非遗研究相关,毕业后选择来南京工作。“重庆大山大水的自然风貌多,南京人文历史景点多,传统非遗文化更丰富,两个城市同属长江文化带,很多生活习惯和饮食口味相似,来这里生活还是很亲切的。”一眨眼十几年过去了,王美诗也算得上半个南京人,对南京过年能去玩的地方如数家珍。“我们今年准备去汤山泡温泉,春天到了,梅花谷肯定要去的,元宵节还要去秦淮看灯会。”王美诗还会带着孩子去南京博物院看戏,参加一些非遗活动,如做秦淮灯彩、剪纸、打中国结。这些南京特色活动都成为她们一家春节的新年俗。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徐春晖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