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周永金)4月26日下午,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2022-2025)聘任仪式在江苏大剧院举行。一对对师徒笑脸盈盈,携手走上红毯,郑重签下名字。未来三年,他们将用口传心授、言传身教的方式投入到新一轮的文艺创作中,扎根基层,服务人民,推动江苏文艺开创新局面、实现新突破、再攀新高峰。
2019年春,江苏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启动,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艺术传承规律、具有江苏特色的有效文艺人才培养路径。三年来,百位名师以身作则传“正道”、口传心授教“真业”、因材施教出“高徒”。百位青年英才作品立身的基础更加厚实、崭露头角的势头更加强劲、德艺双馨的追求更加自觉。江苏文艺也呈现青蓝相继、硕果累累的可喜景象。
据统计,三年来,学徒们出版文学著作近70部,发表文学作品300多篇,编创展演戏剧160多部、曲艺60多部、音乐舞蹈近40部,创作民间工艺作品70多件。他们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文艺活动,在省内外重大文艺评选评优中取得良好成绩。其中,3名学徒获得全国性文艺奖项,4名学徒入选国家级重大文化展示活动,28位学徒在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文艺大奖、紫金山文学奖中获奖。
仪式现场,师徒代表分享了他们耕耘艺坛、砥砺奋进的心得和体会。作为名师带徒计划中唯一一对舞蹈师徒,老师吴凝与学徒胡琴心相识已有20余年,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相互成就。“每一次遇到创作困惑时,老师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予我专业上的指点和帮助,吴老师是我艺术成长路上的领路人。”胡琴心说。
“在马老师的指导下,我从一个腼腆的少年成长为自信挺拔的扬州评话青年演员。”现场,曲艺类学徒张正深情讲述与老师马伟的故事。“老师告诉我,要守住艺术和做人的正,持续不断地在新领域探索攀登。未来,我将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持续发扬400年的扬州评话文化。”
“这三年,我带着赵菱去到了江苏多所中小学,给孩子们讲课说故事,也从他们身上汲取创作灵感。”文学类老师祁智最自豪的是,赵菱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的作品《乘风破浪的男孩》获得了2020“中国好书”称号及2022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我始终记得老师的教导,写儿童文学,要写出当代少年阳光向上的面貌,让更多孩子感受到奋进的力量。三年过去了,但我和老师的情谊不会结束,我还会继续向他学习,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据悉,第二轮文艺“名师带徒”计划启动后,下一步,江苏文艺界会把创作文艺精品作为师徒技艺传承的重要考量,深入实施青年领军人才“托举”计划,以各门类青年文艺领军人才为重点,量身定制项目,一人一策扶持,助力他们奠定行业领先地位、全国顶尖位次。还将积极创新“师徒传承”方式,在一对一的基础上,鼓励同门类师徒结成“多对多”教学小组,探索组建名师团队,开设“名师大讲堂”、跨界艺术沙龙等活动,形成多元化、交叉式的“名师带徒”培养新路径。
(万程鹏/摄)
编辑: 周永金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