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主题采访启动,江苏举行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研究室、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政务办相关负责人出席并介绍近年来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情况。
实现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有效“脱钩”
“江苏人均国土面积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GDP是全国的10倍,火电发电量、钢铁、水泥产量均居全国前三,农药原药、染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单位国土面积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的5倍左右。”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介绍,面对特殊的省情,近年来,江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下功夫,严守环评准入门槛,扎实推动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新一轮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改造,累计关停低端落后化工企业4600多家、取消化工园区定位25个,依法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5.7万余家,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五年来,在全省GDP连跨4个万亿元台阶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形成经济平稳增长、环境持续向好的良性互动局面。”尹荣尧介绍。
江苏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出台大气治理攻坚便民服务“12条”、畜禽养殖“9条”,制定保护企业产权“23条”,建立守法自律企业环保信任保护机制,依法慎用强制措施,让企业家安心谋发展;建立“企业环保接待日”“金环对话”等机制,变问题为议题,帮助企业解决治污难题;制定绿色金融“33”条,推出“环保贷”“环保担”等系列绿色金融产品,帮助企业解决治污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尹荣尧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系统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并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环境管理约束与激励并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更大力量。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4年居各省(区)之首
近年来,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五年跨越四个万亿元台阶,2022年总量达12.3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二位,对全国经济的贡献保持在10%以上、增量全国最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提升至14.4万元、连续14年居各省(自治区)之首。“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成为江苏当前发展的鲜明特征。”省发改委二级巡视员程友华介绍。
近年来,江苏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看家本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2年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超80%,制造业增加值稳定在37%左右,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其中核心产业增加值比重达11%左右,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高质量统筹城乡区域协调联动,2022年苏中苏北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超4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4%。坚持以改革的办法激发和释放市场潜力,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持续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积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程友华表示,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牢牢把握“四个必须”“四个走在前”,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贡献发改力量。
加快构建四个体系,推动工业经济增速领跑
2022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3%,居全国首位;制造业覆盖全部31个大类,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集群培育成效显著,2022年省重点培育的16个集群集聚规上企业约3.5万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数实融合水平跃升,2022年底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6.4,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优质企业提速发展,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超5.76万家,目前已超6万家。
据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徐军介绍,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江苏主要开展四方面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全面梳理明确支撑制造强省建设的“1650”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推动10个国家级集群综合实力跻身国际一流,推动10条产业链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产业链迈进。
加快构建高效协同创新体系。强载体,着力形成“点—链—面”三位一体的技术创新载体。强攻关,每年支持基础材料、元器件、高端装备和软件企业与下游应用企业实施协同攻关项目100项以上。强应用,举办产业链协作对接会,推动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
加快构建产业转型发展体系。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持续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支持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和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加快构建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建立107家企业培育库,着力打造具备生态整合力和全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突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专精特新工作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突出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优质企业培育提供充足后备力量。
科技创新支撑江苏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预计达3700亿元,对全国的贡献超过12%;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4万件,保持全国省份第一;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近年来,我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成效明显。”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赵建国介绍。
以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江苏着力推进重大科技平台建设。高起点建设实验室、高标准建设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建设重大科研设施……江苏前两批信息、制造、农业领域2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参加重组并全部通过,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落户江苏。
紧抓拓展开发协同创新空间,着力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江苏在全国率先由省人大推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完善人才创新体系。
12345热线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
江苏12345热线的开通,标志着江苏在全国率先建成以省12345服务为龙头、各市县一体化联动的全省政务热线体系。六年来,江苏12345热线服务能力不断跃升新台阶,全省12345热线年服务量由2017年开通之初的1100万件增长到2022年的4854万件,年均增长35%。
“接得更快”,让群众的心声更快更好地被听见。据江苏省政务办副主任张旻介绍,全省民生接听员由6年前的2300名上升到如今的3945名,平均人工接通率超80%,提高10.3个百分点。
“分得更准”,力争不耽搁每一件群众诉求办理。江苏专门制定了人社、医保、交通、生态、司法、人才、文旅等7张个性化诉求表单,在全省统一使用,进一步提升诉求分派效率。
“办得更实”,从高满意率到高问题事迹解决率转变。今年四月,江苏建成全国首部热线政务信息大辞典“热线百科”,今年4月25日又开通了江苏12345“晓苏”政务问答台,两者齐头并进,把群众的每一件诉求响应好、解决好。
“连得更紧”,推进“12345+”协同型治理。江苏坚持系统性、整体性、系统性,创新“12345+”的理念,与各部门建立更加紧密的系统机制,放大热线服务综合效能。目前,江苏12345正在加快打造“民声智慧听”一体化服务平台,拥抱数字热线新时代。
“用得更好”,使更多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开展数据治理,着力从群众意见中分析社会关切和群众“急难愁盼”,让群众声音直达决策层。一方面,向党委政府提供高质量主题分析,另一方面,以热线数据赋能部门行业治理。
“运行更安全”,为热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确保信息数据安全、确保敏感诉求处置安全、确保系统网络安全……江苏建立安全“啄木鸟”机制,专门组建安全防护团队,热线平台安全防护能力大大提升。
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900亿元、居全国第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成效明显,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城乡全覆盖。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纪律规矩意识进一步强化。“江苏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更加浓厚。”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焦建磊介绍。
今年以来,江苏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化“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担当,出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42条政策措施,推动全省经济加快恢复发展,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明显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势回稳。焦建磊介绍:“今年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2.94万亿元、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08亿元、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实际使用外资128.6亿美元、规模保持全国第一,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王心婷 燕钰
编辑: 王心婷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